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宣布设立一周年。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由此,揭开了我国资本市场3家证券交易所共同发展、错位发展的新篇章。
开市9个多月以来,北交所市场运行稳中向好,各项制度安排有效运转,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初步实现改革预期目标。截至9月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108家,9月2日还有2家上市,总市值近2000亿元,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90%,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
制度创新不停步
在遵循证券交易所建设一般规律基础上,北交所制度设计充分尊重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成长特点,注重差异化安排,体现错位、包容、灵活、普惠特色。
准入制度呈现多元。设置四套并行的发行上市标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特征创新企业,企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定位均可申报北交所,既支持科技创新,也支持模式创新、产品创新。
融资制度突出灵活。提供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元融资工具,引入授权发行、储架发行、自办发行等灵活发行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交易制度着重效率。设立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交易方式,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定需求;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次日起股票涨跌幅设置在30%,更好实现价值发现。
持续监管强调适度。主要监管安排接轨现行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引入宽严相济的特色化监管要求,董事会不强制要求设立专门委员会,对现金分红比例不作硬性要求,允许合理确定股权激励行权价格等。
“总的来看,北交所基础制度经受住了检验,特色亮点逐步显现,投融对接更加顺畅,市场信心有效提振,稳步向前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制度环境。”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
北交所的设立是党中央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要以不负历史的改革气魄,在制度创新上作出更大力度的突破。
“未来北交所还需继续深化制度改革,结合市场实际优化制度供给。”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员、董事总经理李旭东建议,在产品创新方面,可适时构建北交所指数与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多元选择;在融资方面,可稳步推进交易机制创新,推动混合做市、融资融券等制度尽快落地实施;在吸引投资者入市方面,可进一步扩大投资者队伍,丰富投资者类型,引入更广泛资金来源。
提振优质企业“精气神”
目前,北交所初步聚集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正形成优质企业集结态势。
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今年以来,北交所新增受理企业115家,在审、在辅企业410余家,大量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向上发展意愿被激发。
“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效果突出,帮助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走上资本市场之路。明显感受到更多中小企业开始转变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更加积极规划在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上市。”滦海资本董事长高凤勇表示。
“未来北交所还需进一步提升上市标准包容性,尽快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尤其是一定市值以上的优质上市公司数量,以更好地发挥其带动示范效应。”李旭东表示。
各方投出信任票
过去9个多月里,北交所给投资者创造了丰富的投资标的,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大展示舞台。
目前,北交所已有513万余户合格投资者;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已入市;中介机构加大投入,初步形成一批深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的特色券商。这背后是市场各方对北交所投下的“信心票”。
一批优质标的被孵化孕育,投资者迎来更多投资机遇。截至今年9月1日,新三板挂牌公司6700余家,不乏成长性突出的“潜力股”。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增收又增利,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32%和25%;平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5%,盈利质量较高;平均研发强度4.6%,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3倍。
还要看到,北交所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基础制度的完善成熟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中小企业流通盘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估值弹性更高,股价对外部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今年以来,境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对北交所市场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北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北交所估值水平已处于精选层成立以来最低分位区间,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和安全边际。
北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总目标,以高质量扩容为牵引,推动市场尽快形成初始规模;实施多元化交易机制,推进各类投资者入市,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债券和基金为驱动,完善市场产品体系;以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叫响市场服务品牌,打造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态圈。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