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我国产业政策特色之一,其重要性已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下,持续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股权市场也积极探索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路径,通过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等方式,不断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广度和深度。
《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为提高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质量,相关监管部门已就运营机构的金融基础设施(净资产、人才储备、数据库)、专板企业建立分层梯度培育体系、全国性证券市场同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针对专板企业合作衔接机制等众多规则调整向业内征求意见,目前正根据市场各方反馈意见进行新一轮修改。
因地制宜全方位服务
2020年3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法》,确认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也首次明确了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法律地位和功能,即区域性股权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1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
顶层设计清晰,适配性渐强的“专精特新”专板,已成为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的重要抓手。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称,“‘专精特新’企业特征契合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服务定位,是京沪深交易所重要的后备力量,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是北交所‘预备队’,且已有企业成功从北交所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多层次资本市场若想真正实现无缝衔接,还需进一步打通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衔接,‘专精特新’专板的重要性凸显。”
为发挥地方资本市场枢纽平台作用,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专精特新”专板等方式,因地制宜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基础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
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培训服务,为其做好上市前的规范辅导便是其中一项特色服务。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股交”)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介绍,“上股交主要对企业进行资本市场相关培训,建立企业规范治理意识,强化公司治理能力、合规水平和发展能力,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上市培育体系。”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东股交”)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股交联合京沪深交易所、新三板以及优质证券服务机构,持续为“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提供规范运作、企业改制、上市(挂牌)辅导等方面的培训、咨询和服务,协助专板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专板企业按照企业股份制改造要求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激活券商、投行等专业机构参与潜能,对标IPO标准,建立模型指标,为入板的拟上市企业出具IPO测评报告,并依此制定资本运作方案,为企业按每一条标准明确目标、补足差距的措施和提升路径。
同时,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专精特新”专板培养企业的资本市场意识,通过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和定向信息披露系统,协助“专精特新”企业向潜在买家讲好“投资故事”。
湖南股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湖南股交所”)总经理余春晖表示,湖南股交所“专精特新”专板根据企业特点,制定专门的信息披露制度:采取“非必要不披露”原则,挂牌企业可自主选择信息披露的内容及范围;有股权和债权融资需求的挂牌企业,则根据外部股东要求和监管要求定期定向披露信息。
“实行注册制的上股交科技创新板对入板企业要求较高,主要是推荐机构说了算;上股交主要进行资料审核,而推荐机构要负责先投先包销,极大程度上保护投资者。同时,注册制也比较注重公示和严格的事后监管。”张云峰介绍,正在筹建的“专精特新”专板也将沿用这一模式。
此外,“专精特新”专板将IPO审核前置,帮助企业深刻理解和把握审核要求:对企业股权变动记录清晰完整,有据可查;在股权激励等领域实施全程追踪服务,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股权和债权融资、股权期权交易、股权变更混乱(包括各种代持)等问题,门槛较低、融资产品和交易制度创新活跃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正是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场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北股交”)相关负责人表示,北股交“专精特新”专板将重点为北京市优质“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股权激励、并购重组、股权融资、认股权证融资产品等服务。同时,北股交还拥有北京市唯一的非上市股权登记托管平台,可以帮助拟IPO“专精特新”企业规范股权管理,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把股东名册、股权结构梳理清晰。
运营机构存升级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质效,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经过前期的探索发展,运营机构自身金融基础设施和‘专精特新’专板均已到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阶段。”
某运营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相关监管部门正联合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全新理念的“专精特新”专板,已历经多轮内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同时,监管层对设立专板的运营机构净资产、人才储备、数据库等均有严格要求。
有业内人士坦言,“现在多数运营机构净资产不超过5亿元,就长期发展来看,多有净资产补充压力。”上述内部人士透露,“为对标监管层相关要求,我们正在启动增资扩股工作。”
明明建议,随着“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区域性股权市场人才缺口加大,未来还需更多具有企业上市辅导或金融服务相关工作经验人才的加入。此外,“专精特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为入板企业建立涵盖企业基本信息、自主或根据有关要求披露的信息、通过服务和调研走访积累的信息等多维度信息的企业数据库,为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和科创属性评价等。
罗志恒认为,目前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的“专精特新”标的,普遍存在流动性较低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交易机制、引入增量资金入市和设立专精特新指数等方式,畅通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专精特新”渠道,带来市场活跃度及估值提升。
结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罗志恒建议,“后续区域性股权市场也可对‘专精特新’专板企业建立分层梯度培育体系,为各层企业提供与其特点和需求相适应的服务。”
期待加大政策供给
当前,“专精特新”专板高效发挥作用仍存堵点,多家运营机构期望后续能紧扣市场主体需求,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
新三板对“专精特新”专板优质企业建立挂牌绿色通道成共同需求。张云峰坦言,“现在‘专精特新’企业想上新三板挂牌需要先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摘牌,并重新提交相关材料,希望未来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专板企业不用重复提交材料,可直接转至新三板挂牌,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可向运营机构追责。”
在北股交相关负责人看来,建立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无缝衔接机制是首要工作。
余春晖表示,现有挂牌企业的整体质量高,企业挂牌后希望在融资、交易、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持,但在现有的体系下难以实现,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企业挂牌的积极性;此外,还需政策培育和金融资源向专板审核挂牌后的企业充分聚焦,从而提升融资对接的效率。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的政策延续性和扶持力度仍需增强,尤其是对企业挂牌的扶持政策,应充分考虑到企业逐级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匹配不同的服务产品。”广东股交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