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证券评论 > 正文

字号:  

“股民绑架政府” 闹剧的真相

  • 发布时间:2015-07-01 07:2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杨菲

  6月30日,伴随着A股市场的惯性调整,一篇名为《樊纲 股民不能绑架政府》的文章得以在互联网发酵。本着实事求是、追根溯源的原则,笔者找到了这篇文章的源头。

  原来,这篇文章刊发于6月29日的《英才》杂志,标题正是《樊纲 股民不能绑架政府》。笔者调阅刊登在《英才》杂志官网的这篇文章时发现,截至昨日15时,“本文已被浏览101次”。但用这个标题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在相同的时间内,“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300个”。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

  回过头来,我们分析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记里提出,“有专家认为,资本市场本应是聚集资金反哺实业,但现在却因为股市的水涨船高,让更多的资金都流入股市,实体经济则更加堪忧。”

  随后,话锋一转,记者采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才露出端倪:“逐利永无止境,贪婪是多数人的天性,从房地产到股市,投资标的在变化,热度却总是类似。那么,到底是否应该降降温呢?”

  在题记部分,这位记者对所采访的知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的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樊纲认为,“股市造富和楼市造富的道理是一样的,今天涨明天跌,每一次的造富,总会造就一批富人,同时每一次泡沫崩盘也都会造就一批穷人。市场是由基本面支撑的,但所有大起大落的市场都要警惕。”

  笔者相信,凡是能够认真看完这段话的读者或者投资者,都会认为樊纲讲得有道理。但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从哪里来的呢?

  于是不得不继续看这篇文章,以寻找文章标题的出处。在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牛市有基础》下的最后一问,我们发现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出处。

  这位记者问得很巧妙,“如果将政府行为与股市联系过多,是否也会有负面影响?”樊纲则答得“书生意气”,“现在,政府做点什么事,或者采取点什么措施,都被解读成是‘挺股市’或者‘砸股市’。实际上政府要做的事情多了,实体经济需要政府做的事情也多了,怎么可能围绕着股市做事呢?我现在确实有种担心,一些股民会劫持政府,劫持政策。”

  原来,所谓的“樊纲 股民不能绑架政府”,只是樊纲的一点担心而已。认真通读全文后,才发现,原来樊纲更想强调的是,“这一次资本市场的上涨是有真实基础的,但也不是所有的泡沫都是合理的”、“一个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实业家,能在一个领域里引领潮流,为人们创造出一些美好的东西,所获得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是资本市场不能给予的。”这与文章标题相差甚远。

  在1751字的问答采访中,“绑架”一问为243字,却成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从记者所写的题记没有将樊纲的担心写入也可看出,该记者也不认为这个内容是这篇采访的重心。而且,文章通篇也没有出现“绑架”这样的词汇,尤其是文章标题采用祈使句,更是将编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笔者撰写这篇文章的原意是批驳一下“投资者绑架政府的说法”,但在笔者追根溯源之后发现这根本就是个闹剧,也就无从批驳了,或者说最好的批驳就是还原这篇文章的真相。但从对这个说法的探究,笔者对新闻界的浮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部分媒体人或者自媒体为了吸引公众关注,不惜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来提升点击率,而扭曲、篡改受访者原意或者断章取义则是他们常用的方法。

  随着股市企稳,“股民不能绑架政府”的闹剧也将随之烟消云散。但专家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需要管好自己的嘴,谨防被部分媒体“绑架”;媒体也须掌控好报道方向,不要被“否定改革成效、唱空中国经济、动摇市场信心的不负责任的网络传言和评论”(证监会发言人语)所劫持;投资者更要坚定A股会更好的信心,否则你到市场里来干什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