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链卧虎藏龙至量价跌 新三板亟待分而治之
- 发布时间:2015-07-16 09:1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文举
随着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原本由“企业高价定增-做市商低买高卖-投资者炒作推高”的利益传导链条已经分崩离析,企业、做市商、投资者之间的深层利益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其中,做市商与新三板企业的矛盾最为突出,只拿票不出力的做法遭遇部分企业强烈抗议。而持续低迷的二级市场,正使得企业高价定增成为泡影,部分资质较好的企业正在萌生去意。
7月15日,新三板全市场成交总额仅3.5亿元,创下近4个月新低。
与此同时,三板市场价格中枢仍在下移,徘徊在低位。尽管部分机构和企业大股东在前期暴跌之中抄底,但仍然无法力挽狂澜,新三板的前景从未如此迷茫。
随着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原本由“企业高价定增-做市商低买高卖-投资者炒作推高”的利益传导链条已经分崩离析,企业、做市商、投资者之间的深层利益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其中,做市商与三板企业的矛盾最为突出,只拿票不出力的做法遭遇部分企业强烈抗议。而持续低迷的二级市场,正使得企业高价定增成为泡影,部分资质较好的企业正在萌生去意。
二级市场濒死
相比三月到四月间每天几十亿元的成交额,如今的情景可谓令人恍如隔世。
截至7月15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为2732家,与沪深两市上市企业数量2800家相当;而从总市值来看,沪深A股总市值约为51.99万亿元,新三板1308家有交易价格企业总市值为0.78万亿元。
然而,新三板全市场7月15日成交额仅为3.52亿元,这一数字约为当日沪深A股成交总额为12440亿元的0.03%,即万分之三。假如新三板全市场作为一只沪深A股股票,则其成交额在当天有交易记录的2095家企业中,排名为974位。
“这一数字基本上恢复到了新三板今天二月底行情启动前的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沪上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林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此紧缩的成交量基本上已经无法反映出企业的合理估值,无量不成价。”
观察新三板市场日均市值最高、日均流动性最好且价格较为公允的三板做市(899002)成分股,市场正在呈自由落地状态下坠,7月15日三板做市192只成分股成交额仅为2亿元,做市指数收于1410.70点,相较一个月前下跌超过20%。
“我仅有的一点二级市场持仓基本上已经全部腰斩,甚至更多,而且还有好多企业效仿A股同行停牌避祸。”林强表示,“很多新三板私募基金设定的都是2+1锁定期,否则现在早就该清盘了。因为即便参加定增也并不安全。”
“我和朋友今年三月份共动用了5000万元参加新三板某PE巨头的定增,算上代持部分差不多成本在30元左右,但现在股价已经跌至15元一线,我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回成本。”北京个人投资者李红向记者表示。
矛盾激化
当酒会的音乐戛然而止,接下来开始的便是豪客竞相奔逃。
“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第一次做定增时引入了很多领导朋友介绍的关系户,他们的成本很低,在二级市场开始走弱的时候,最先逃跑的便是这些人,虽然他们廉价倾销股票,但还是足以赚到一点甜头,不至于亏本。”北京某新三板公司董事长李云(化名)向记者表示,“我们看到这一情况,完全没有办法,因为他们进来就是想套利,对企业发展漠不关心。”
关系户率先跑路之后,令人意外的却是高居新三板食物链顶层的做市商跑路。
“我和某西南地区券商高层反复交涉多次,我提出四点要求,即活跃交易量、稳定价格、协助推广企业、除了卖出还要买进。”上海某做市企业老总倪康(化名)向记者表示,“然而券商作为做市商却与这四点背道而驰,不仅没有活跃交易量,反而却坐享资本利得;不仅不通过买卖稳定股价,反而却多卖少买,带头抛售。”
事实上,由于券商垄断做市商牌照,除九鼎等特殊企业以外,券商在面对诸多新三板企业的做市需求时皆拥有压倒性的议价优势,因此在新三板投资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终端统计,589家新三板做市企业中有421家在做市首日上涨,上涨幅度超过10%的有345家,上涨幅度超过50%的有226家,当日实现至少翻倍的有149家。
而截至目前,尽管市况低迷,但1051次有据可查的新三板做市库存股定增情况来看(不同券商分别计次),只有141次成本利润率为负,910次成本利润率为正,成本利润率超过100%的有366次之多。
“首先,新三板企业的质地参差不齐,历史沿革、公司业务上有硬伤的企业很多。券商进场做挂牌业务对企业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北京某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汤金向记者表示,“其次,就算企业资质良好,中小企业主对资本市场的理解也较为有限,不知道自己的企业能卖到个什么样的价格。加之我们的牌照优势,做市库存股成本价很容易压下来。”
“半年以来,做市商套现近2000万,抛售了定增库存股的90%,几乎没有净买入,而当年的优惠价格都是我们企业希望做市商履行责任、陪伴企业一起成长才给的。”倪康表示,“我感到欲哭无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做市商在最近一个月的大跌行情中表现不佳并非孤例。部分做市商不仅没有在大跌中起到价值发现作用,反而加紧抛售、加重了单边下跌的趋势,为此监管层曾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协调。
“我们公司的资质足以登陆创业板中小板市场,只是因为当时IPO停摆才放弃排队来到新三板,看中的就是一个融资便利。”上海某新三板公司董秘向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暂停了早就准备好的定增方案,观察下监管层的政策风向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