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近一倍,资本“活水”涌入创新中小企业;特色制度不断健全,广大中小企业获得感增强;一体发展优势凸显,优质中小企业搭乘上市“快车道”……一年来,北交所逐步探索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望前途,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方向,努力上规模、促活跃、拓产品、优生态,成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流交易所,资本市场“新兵”北交所任重道远。
扩容:新股供给实现常态化
2、2、3、1、4、7、6、2、8、7、9、24,这组数据是北交所1月到12月(截至12月25日)各月的新股上市数量。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154家,较年初增长近一倍。
今年年初,处于市场建设起步期的北交所,就定下了实现新股发行上市常态化的目标。发挥北交所与新三板一体发展优势,建立企业培育、上市辅导、审核注册、股票发行梯次供给机制。
这一年,资本市场见证了“北交所速度”:发行上市从受理到注册平均用时145天,最短仅72天;新股供给从月月上市、月月发行加快到周周上市、周周发行的节奏。
备受关注的是,北交所近日启动直联审核机制试点,不少企业争饮“头啖汤”。通过直联机制,预计优质企业可实现常态化挂牌满一年后1至2个月内在北交所上市。
数量只是北交所扩容的一面,质量更为关键。今年上市的北交所企业中,有35家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46%。北交所今年以来上市的企业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超10%,一大批企业盈利超过3000万元。
北交所已初步聚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股发行常态化标志着北交所平稳起步后,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同步提升,北交所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员、董事总经理李旭东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开市一年多来,制度体系逐渐完善,上市公司稳步增长,市场功能不断提升。
生态:市场主体获得感增强
免收受疫情影响地区上市公司相关费用、交易经手费减半、发布北证50指数、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和混合做市制度、免费服务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首次成功发行国债……在第一个市场建设完整年,北交所实施了多项暖市场、优生态举措。
“北交所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大家有目共睹。作为资本市场的‘新生儿’,北交所发展迅速,融资功能不断健全。”一家华东地区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长坦言。
北交所提供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权益融资工具,定向发行、公开发行、再融资等多元融资方式,构建了充分博弈的定价机制。
北交所公司公开发行平均融资约2亿元,单次融资金额从0.4亿元到17亿元不等;9家北交所公司启动再融资。
水大鱼大,长期资金陆续入市。近日,四只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成立,募资规模合计12.15亿元。南方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经理李佳亮表示,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方针不会变。随着未来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关注,北证50成份指数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提供卓越的服务,是交易所形成持续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相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自我服务能力不足,需要交易所提供更加综合的高质量服务。同时,服务中小企业不能仅靠交易所,还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交所将不断优化市场特色服务,助力市场生态建设上台阶。
蓝图:六大战略引领受期待
市场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当前,各方对北交所进一步完善交易定价功能、促进交投活跃、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改进市场服务手段、形成市场建设合力,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普惠发展,有很高期待。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告诉记者:“北交所是一块良田,但还处于育种阶段。随着北交所基础制度确立和方向进一步明确,明年会是发行大年。在这一阶段,期待北交所重点做好补短板的工作,即补强企业‘金字塔’中间和顶端的部分。既要在各方面对有潜力的企业给予支持,又要严把‘入口关’,以免劣币驱逐良币。”
北交所未来建设蓝图已经绘就。一方面,实施企业强市、产品多元、投融平衡、市场对接、服务兴市、治理提升六大创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北交所市场规模、结构、功能等各方面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令人期待的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处领域相对细分、企业业态新、经营不稳定,通常面临估值定价难题,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提出了打造中小企业估值定价中心的愿景。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北交所将持续优化发行定价机制,畅通各类资金入市渠道,提升投资者信息获取效率,引导券商加大投研覆盖;同时,与PE/VC融合发展,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为前移投资、长期投资的资金链提供有效支撑。
展望明年,李旭东表示,希望北交所继续秉持包容性和市场化的精神,探索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崭新实践。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