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又要发债了。
6月7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本次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可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以一次或分期形式在中国境内公开发行。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今年以来,牧原股份已经发行了7笔债券,合计为34亿元。其债务规模在近年来也不断上升,据统计,上市以来,牧原股份的总负债规模已经翻了近14倍。
债务规模连年上升 短债为主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集团”)旗下子公司。牧原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兼有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屠宰等业务协同主业发展。
2014年,牧原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20年3月末,牧原集团持有公司15.24%的股权,合计持有公司51.87%的股权对应的表决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和钱瑛夫妇合计持有公司56.53%的股权,其中直接持有公司41.29%的股权,通过牧原集团间接持有公司15.24%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上市以后,牧原股份便开启了高速扩张之路。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牧原股份的总负债为21.71亿元,到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已经膨胀至300.56亿元,总负债规模翻了近14倍。同期,其总资产规模从41.19亿元上升至709.73亿元,翻了17倍。
进入2020年,牧原股份发债节奏明显加快。在不到半年时间内,牧原股份已经在债券市场发行了7笔债券,合计为34亿元,其中有四笔为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不超过270天。
事实上,纵观牧原股份近年来的债券融资,也以超短期融资券居多。2020年一季报显示,在300.56亿元的总负债中,流动负债高达252.67亿元,流动负债率达84.07%,高于行业可比公司新希望和温氏股份等。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公司需要偿还的债务较多,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也较大。
截至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带息债务比例为0.28,说明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还不足以偿还其背负的有息债务,未来仍面临较大的融资缺口。
有债券市场从业人士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称,从其债务结构来看,说明投资者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只愿意投短期的,因此公司只能靠连续发超短期融资券这种“滚动操作”来维持流动性。
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报告也指出,随着牧原股份产能扩张计划的推进,公司债务规模不断上升,且以短期债务为主,债务结构有待调整。此外,上述评级报告还指出,公司与控股股东保持较高关联程度,其信用恶化对股东信誉影响很大,因此控股股东对公司支持意愿极强。但由于控股股东对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等资源协调能力有限,且其所持公司股份质押比例较高,对公司支持能力较弱。
“猪周期”下业绩波动如过山车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用在猪周期下的养殖企业再贴切不过。
受猪周期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2019年以来生猪价格显著回升,生猪养殖企业业绩迎来了大爆发,“二师兄”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一飞冲天。Wind数据显示,牧原股份的股价自2019年年初至今涨幅超过300%,公司的市值也一度在3月下旬达到2694亿元,登上中小板市值一哥的宝座。
在顺周期下债务扩张带来的压力是被掩盖的,但一旦周期发生逆转呢?
从牧原股份历年财报来看,业绩受猪周期影响颇深。上市以来,牧原股份的营收稳步增长,但净利润却随着猪周期呈现大幅波动状态。净利润高的年份高达61.14亿元,低的年份却只有0.8亿元。2017-2019年,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为23.66亿元、5.28亿元和63.36亿元。中诚信国际报告也指出,公司所处生猪养殖行业价格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对盈利能力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多家机构报告指出,本轮猪周期或将在今年下半开启持续下降通道。牧原股份在5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时也指出,未来猪价大趋势还是逐步向下的,5月份的下跌更多的是短期波动影响。短期的猪价波动并不会对公司长期的发展战略造成较大影响。但如果未来猪价发生剧烈波动,对现金流造成较大影响,公司会迅速调整建设速度。
如何破解猪周期的怪圈?从牧原股份的公告来看,答案或许是规模化。
6月7日晚间,牧原股份公告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在北京房山等地设立14家子公司;子公司牧原肉食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开鲁肉食、上蔡肉食、颍上肉食。上述17家公司拟定注册资本金共5.8亿元。公司还拟对49家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约52.08亿元。而此前牧原股份还联手华能信托投资210亿元,扩大生猪养猪规模。
不过,瞄准养猪规模化这桩生意的不止牧原股份。新希望集团、温氏集团等大型农牧企业也纷纷扩大养猪规模,此外更有地产企业跨界杀入。在这一背景下,牧原股份破解猪周期怪圈又有多少胜算呢?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