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几乎所有行业都遇到了倒春寒。尤其是餐饮行业,连西贝这样的大户都坦言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但有一部分行业却逆势上扬,不只是口罩企业,还有医疗企业。
由于大量的病人、疑似患者需要进行检测,除了试剂盒、CT外,还需要抽血。为了避免气溶胶传播病毒,真空采血管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标配。这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是阳普医疗(300030.SZ)。但令人惊讶的是,公司却业绩平平。
平淡乏味的业绩增幅
按理说,真空采血管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体检意识的增强,对医疗耗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3月6日,阳普医疗发布2019年年报,据披露,本报告期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净利润2613.81万元。上年亏损的原因主要是2018年公司子公司未能达成业绩原有预期,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本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营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主营业务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6%。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子公司深圳阳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对该子公司计提投资收益为1235.61万元。
从行业背景来看,阳普医疗的业绩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据公司历年财报显示,2015年以来,公司的营收几乎没有变化,从5.45亿元变化到5.75亿元;净利润更是“贴地飞行”,甚至在2018年出现了“洗大澡”的情况,公司五年合计净利润亏损3400多万元。
拆解公司的营收构成看,基本以真空采血管为主。奇怪的是,公司的所有业务近五年来增长非常缓慢。
年报显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以华南沿海、上海、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营销服务网络,为近万家医疗机构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根据专业解决方案内容的差异,公司量身定制的专业解决方案通过直销业务模式实现,公司标准化的专业解决方案通过分销业务模式实现。为加强对终端的控制,无论直销还是分销,新客户的开发和技术支持都由公司自主完成。
公司主要面向三甲医院,新客户自行开发,由于营销能力有限,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公司营收徘徊不前。公司的销售费用不增反降,考虑到近年来物价涨幅不低,所以公司的销售费用其实是下降的。
由此可见,作为真空采血管的龙头企业,公司却奉行“佛系”开发客户策略,错过了市场的先发优势。
大部分公司都在绞尽脑汁大踏步前进,为什么阳普医疗会这样?
年报中隐隐约约给出了答案。
研发投入和研发资本化
年报显示,公司的研发人员不断下降,从2017年的242人下降到了2019年的191人,研发投入也比上年同期有明显下降,为3794万元,占应收比例6.6%。
在医疗行业中,公司的研发支出金额和占营收比例都不算高,这也是公司无法进一步统治市场的重要原因。而医疗行业是A股市场研发投入最多的行业之一,高手竞争,不进则退。
需要额外留意的是,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非常高,2019年超过了研发投入的一半。
一些财务处理比较霸气的企业,会把研发支出全额费用化,比如恒瑞医药(600276.SH);也有些企业会一部分资本化,比如复星医药(600196.SH),大约30%左右。因此,研发资本化比例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一般认为,超过一半就有修饰利润的嫌疑。
阳普医疗研发支出资本化率高达51.78%,这是一个过高的比例。
仔细看看公司业绩,会发现研发支出的影响比较大,占净利润的比重高达75.16%。如果按照恒瑞医药的处理方式,阳普医疗就又濒临亏损了,即便是按照行业平均水平进行资本化,公司的净利润也要差不多减少一半。
特殊的经营模式:融资租赁
2015年起,公司账面就开始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2019年年报上,该项目余额为1.16亿元。年报附注显示,这部分资产为融资租赁资产。一年之外的融资租赁项目,放在了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5432万元,两项合计接近1.7亿元。
这两个项目也揭开了公司的一项创新业务:融资租赁。
公司旗下有一家叫做深圳希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子公司,阳普医疗持股75%,阳普实业持股25%,核心业务是从事医疗器械的融资租赁。
阳普医疗生产医疗检测仪器,但这种仪器非常昂贵,为了便于医疗机构采购,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以租代售进行出租,租期达到一定年限后,产权再转让给医疗机构。这是价值较高的设备常用的一种经营方式,能够缓解采购方的资金周转压力。
但是这种业务将资金压力转移到了销售(出租)方,并存在着坏账风险,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坏账超过240万元。
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的背后
公司账面短期银行借款约1.36亿元,同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券达到了3.09亿元。
公司于2017年发行了3亿元的债券,比较奇葩的是,当时发行债券的原因是为了偿还2亿元的银行贷款,还完贷款后,过了不到两年,如今银行贷款又开始逼近2亿元。
事实上公司并不是非常有必要发债还账,它在2019年还购买了3.46亿元的结构性存款,由此获得了200多万元的投资收益。
但另一方面,2019年,因为银行贷款和债券产生的利息高达2947万元,甚至超出了净利润,这说明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非常高昂。
一边是较大额的负债,一边是把钱拿去理财,看起来有点“存贷双高”的嫌疑。仔细分析年报,主要是公司旗下子公司比较多,总公司的资金统筹能力不太好,还没有做到集团统筹使用资金,实际上造成了资金成本的攀升。
股权质押率的真相
Wind显示,公司实控人邓冠华持有公司23.43%的股份,但被全部质押。
质押股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融资手段,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股东都采用了股权质押的方式融资。但是股权质押的比例非常关键,当超过60%的股权都被质押的时候,会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大股东可能比较缺钱,其他融资手段用的差不多了,才会使用这么高比例的股权融资;二是大股东存在着跑路的风险,极有可能会通过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
天眼查显示,邓冠华除了担任阳普医疗的董事长,还投资了武汉五心养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同时,邓冠华也质押了自己投资的绝大部分公司的股份。
据天眼查,武汉五心养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是武大创新,后者的实控人是武汉大学,而邓冠华正是原武汉大学化工化学研究所所长。从这个角度看,也许邓冠华正在配合母校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进行养老科技的研发?
Wind显示,邓冠华开始大规模股权质押始于2015年,天眼查显示其投资这些公司的时间点,也恰好集中在2015年、2016年前后。
可以说,正是从2015年起,阳普医疗的实控人邓冠华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从事外部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就忽略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导致业绩如此“佛系”发展。在公司专业化程度尚未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大股东过早的开展多元化的投资,收效并不好,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还需要警惕的一点是,这7家公司大多数与医疗行业有关,将来发展壮大后,极有可能会和上市公司发生较大规模的关联交易。
在高速成长的医疗产业,公司的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同行,此次疫情期间,公司产品销量增加了一倍,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如果公司决策层能积极把握好机会,处理好股权质押、对外投资等问题,专心投入经营和发展,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未来,会充满新的希望;但如果继续维持现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难免被新来者抢占市场。
(责任编辑:赵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