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业绩预告,蓝盾股份(300297.SZ)2019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5亿元至-9.90亿元,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对全资子公司中经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中经电商”)及汇通宝支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通宝支付”)计提商誉减值约6.20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3.20亿元、无形资产减值约1亿元;同时,上市公司另一家全资子公司广州华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炜科技”)业绩也同样未达预期,预计计提商誉减值约1.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商誉减值“巨头”中经电商,蓝盾股份2019年也多次收到监管层的关注函;而且,中经电商与华炜科技业绩的下滑也造成了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双降,早在2018年,上市公司业绩的颓势就已经出现了苗头。根据2018年年报,蓝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2.95%;扣非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11.12%。而2019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持续低迷,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3.03亿元,同比下降3.64%,实现扣非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1.44%。
在前期收购标的业绩下滑之际,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大股东却忙着减持,不禁让人又增加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担忧。
精准实现业绩承诺
2014年11月3日,蓝盾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以3.90亿元收购华炜科技100%股权,2015年4月30日实现并表。
经评估,华炜科技100%股权评估价值为3.93亿元,较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价值1.69亿元增值2.24亿元,评估增值率为132.86%,上市公司确认商誉1.89亿元;同时,原股东承诺华炜科技2014-2017年实现的净利润总额不低于1.62亿元,且2014-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800万元、3600万元、4500万元、5300万元。
并表后,华炜科技不辱使命,2014-2017年,华炜科技净利润分别为2975万元、3804万元、4575万元、5379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6.25%、105.65%、101.66%、101.48%,可谓“精准踩线”完成业绩承诺。
据历年年报数据,2016-2017年,华炜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44%与14.20%;净利润率分别为17.79%与18.43%,就是这么一家营业收入增速与净利润率均为两位数的公司,在完成业绩承诺的次年,业绩却意外“变脸”。据2018年年报数据,蓝盾股份实现净利润4.22亿元,华炜科技却未进入对上市公司净利润影响10%以上的子公司名录,依此进行推算,当年华炜科技净利润不足4218万元,当年计提商誉减值5804万元。2019年,华炜科技业绩进一步下滑,上市公司2019年预计对华炜科技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0亿元,几乎全额计提。
对于华炜科技业绩“变脸”,上市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公司对其经营策略、业务结构进行持续优化调整,积极向能效管控和立体安检领域发展,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这显然不足以让人信服,在业绩承诺期内,华炜科技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率也维持在10%以上,就是这么一家企业却在业绩承诺期完成后因实施“业务结构优化”导致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以至于全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实在令人费解。
过度计提减值损失?
2015年7月14日,蓝盾股份以11亿元的价格收购中经电商、汇通宝支付100%的股权,并于2016年6月实现并表,两者分别产生商誉4.64亿元、1.56亿元,合计占2016年蓝盾股份账面净资产的比重为17.19%。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5月31日,中经电商、汇通宝支付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价值为11.36亿元,较其经审计的模拟合并口径股东权益价值3.72亿元的评估增值率为 205.24%。
针对较高的溢价,中经电商及汇通宝支付承诺2015-2018年合计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元、1.30亿元、1.69亿元、2.04亿元。
并表后,中经电商及汇通宝支付不仅完成了业绩承诺,而且成为了2015-2018年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其净利润金额一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重超过50%。2015-2018年,中经电商及汇通宝支合计净利润分别为1.21亿元、1.46亿元、1.91亿元、2.26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21.25%、112.67%、109.15%、110.72%,其中2017年与2018年净利润率高达39.80%与39.39%。
耐人寻味的是,据蓝盾股份2019年半年报数据,中经电商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净利润7430万元,与业绩承诺期其平均净利润的一半基本持平,照此推算,2019年,中经电商净利润相比业绩承诺期应该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而就在半年之后,上市公司却在2019年年度业绩预告中对中经电商及汇通宝支付计提一系列减值准备,相当于对收购两者所产生的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短短半年时间,从业绩延续承诺期的健康状态到半年后突然变脸,并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如此迅速的变化不禁令人咋舌,针对业绩的下滑,上市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受中美贸易摩擦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合作机构保险行业的合规监管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经电商业务发展及融资渠道受到较大影响,业绩未达预期。同时,较多合作商户暂停或结束了与中经电商合作,导致一些机构、个人用户申请退款,并引发了用户的投诉以及部分合作商户的诉讼,上述情况对中经电商的业务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资料显示,中经电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为合作商户提供推广运营管理形成的服务费收入,其中来自油品零售商户的推广运营管理服务费收入是主要构成部分。据上市公司历年年报数据,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中经电商油品合作商户数量分别为3288家、4720家、4962家、5006家,非油品合作商户数量分别为4564家、11470家、12136家、12266家。从商户合作数量的角度,中经电商的合作商户数量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显然,上市公司给出的解释很难站得住脚,仅半年时间,中经电商的业绩以及商户数量就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以至于达到全额计提商誉减值的条件。
如果中经电商的合作商户数量并未发生重大的变化,上市公司对于中经电商及汇通宝支付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同时计提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及无形资产减值,那就有可能是上市公司在通过过度计提减值的方式达到财务“洗澡”的目的。
股东集中减持
在提升上市公司资产与营业收入规模的同时,持续并购也使上市公司陷入了资金紧张的境地。2016-2018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蓝盾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值分别为3.43亿元、2535万元、1.69亿元及-3.79亿元,同期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4.41亿元、4.22亿元及1.97亿元,从2017年开始,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值与净利润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值也是持续流出,2016-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为-7.03元、-11.79亿元、-16.80亿元以及-2.98亿元。
自身造血能力匮乏,蓝盾股份频频向市场伸手,自上市以来,蓝盾股份多次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方式进行融资,其中股权融资28.69亿元、发债券融资8.38亿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账面净资产合计金额为50.95亿元,股权融资金额占账面净资产的比重超过50%。可见,上市公司超过一半的净资产为股权融资产生,而非公司实际经营所创造的利润积累。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蓝盾股份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3.44亿元,短期借款22.1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81亿元,上市公司的资金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就在资金陷入困境之时,上市公司高管及股东却集中减持公司股票,从2019年3月22日至今,上市公司高管及股东累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6597万股,合计金额3.42亿元,如此敏感的时间点进行大规模减持,不禁让人唏嘘。
对于文中所涉及的问题,蓝盾股份在回复《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称,具体内容将在后续对监管层的《关注函》进行答复并披露。
在2020年2月17日发布的《关注函》回复公告中,蓝盾股份称中经电商和汇通宝支付的业绩恶化主要发生在2019年第四季度,而华炜科技是因为2019年“业务转型不成功”,但其在承诺期内的业绩是真实的,不存在跨期确认的情形。
(责任编辑:赵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