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创股份(002308.SZ)于2009年1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从IPO至今已经10年,募集资金超过20亿元。那么,威创股份又带来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2009-2012年是快速增长期,2013年、2014年则是加速下滑期。2015-2017年是重组买业绩红利期。到了2018年开始进入重组红利结束期——营业收入勉强微增,扣非净利润大降。2019年业绩更加糟糕,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勉强增长0.6%,净利润同比下降68.3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82.12%。目前,威创股份还没有发布2019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是否意味着上半年的业绩还有好转?
而研发投入资本化是否可以缓解业绩下滑的可能?威创股份从2016年度开始实施研发投入资本化。2016-2018年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合计3820.75万元。直至2018年研发完成转入无形资产。
募投项目惨淡经营
按照招股说明书的介绍,IPO募投项目前景一片光明,并且见效快。项目投入期内边建设边生产,经营期第一年起全部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7.05亿元,年新增净利润1.79亿元。
募投项目预计2011年11月完工。但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完工日期一再延期至2013年。好不容易完工了,但产生效益只有2411万元,远远不达预期。
截至2017年年末,募投项目累计实现效益1.25亿元。按照招股书的描述来计算,此时募投项目累计应该可以生产效益约10.76亿元。
2017年10月,威创股份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9.18亿元,用于“儿童艺体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但资金到位不久,威创股份公告称,拟用不超过4.50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
在2017年,“儿童艺体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没有投入一分钱。2018年仅仅投入了493.59万元,截至2018年年末,投资进度仅仅0.54%。离2019年年末的完工日期已经不远了,威创股份似乎并没有加快进度的迹象。在2018年年报中,威创股份表示,因募集资金实际到位时间与项目立项时间间隔较长,期间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公司拟通过试点带动、逐步实施的方式推动项目建设。2018年8月,公司变更该项目部分实施主体和实施地点。此时,2019年年末的完工日期还没有变更。
到2019年6月,威创股份发布公告,拟将上述项目的投资规模由12.01亿元调整为7.26亿元,对应的募集资金投入规模由9.18亿元调整至5.55亿元,并延长项目建设期至2021年11月。同时,公司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
按照公司的说法,商铺租金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导致艺体培训中心的运营成本提高,项目设计盈利水平实现难度加大。公司如进一步加大对募投项目的资本金的投入,不仅无法达到预定盈利目标,新增的折旧摊销费用也将对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看上去,募投项目变更非常合理。但也疑点重重。首先,是否有意隐瞒变更信息?2018年2月份开始,募投项目所处行业已经面临重大的影响,为何不及时披露募投项目变更情况?其次,租金的上涨是否能够成为借口?近年来,租金上涨是常态,公司在筹备募投项目的时候,就应该预料到这些变动。并且培训机构往往不需要一楼黄金铺位,租金大幅上涨到可以终止项目的真实性存疑。另外,涉及这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告都没有提及到租金,更没有提及租金上升带来的风险。那么,当初公司是认为租金影响不大还是有意隐瞒其风险?
跨界教育豪赌
2015年2月,威创股份以5.2亿元收购北京红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红缨时代”)100%股权,形成商誉5.08亿元;同年9月以8.57亿元收购北京金色摇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色摇篮”)100%股权,形成商誉7.54亿元。两家收购标的账面净资产加起来不到5000万元,而威创股份甘愿花了近14亿元。
这都是为了业绩能够再次漂亮起来。2015年,红缨时代贡献营业收入1.76亿元、净利润5186.33万元,金色摇篮贡献营业收入1309.83万元、净利润829.09万元。两家公司联手贡献超过1/5的营业收入、接近六成的净利润。如扣除两家公司带来的业绩,威创股份当年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继续下滑。
到2016年,这两家公司联手贡献2.69亿元营业收入及1.62亿元净利润,占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至1/4,净利润贡献上升至九成。
2017年,这两家公司联手贡献4.59亿元营业收入及1.82亿元净利润,占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至40%,净利润贡献上升至95.79%。也就是说,没有这两家公司,威创股份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
收购增业绩的模式还在继续。2017年10月,威创股份以3.85亿元收购北京可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11月以1.06亿元收购内蒙古鼎奇幼教科教有限公司70%股权。这两家公司合计贡献营业收入接近2000万元,净利润约1300万元。虽然金额不大,但到了2018年就开始发威了。2018年,上述四家公司联手贡献5.91亿元营业收入及1.80亿元净利润,占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至50%,净利润贡献上升至113.70%。也就是说,没有收购回来的这四家公司,威创股份已经亏损了。而当初IPO时的主业从2012年盈利3.38亿元到2018年在亏损边缘挣扎。
威创股份还现金出资1.90亿元,投资北京凯瑞联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按实际出资计算持股比例为25.33%。自2018年9月份开始纳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2018年确认投资收益497.91万元。由此看来,对于威创股份来说,大手笔收购让业绩再次漂亮起来的操作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几年,资本市场并购大跃进,不少上市公司不但为此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甚至官司缠身。而威创股份频繁并购却没有出现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情况。然而,真正的考验是在2017年之后。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的红缨时代2018年已经没有业绩承诺的压力,其业绩出现下滑。2019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收购标的过了业绩承诺期,威创股份是否经得起真正的考验?而且,2019年3月末,威创股份的商誉金额高达17.4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四成之多。一旦并购标的业绩变脸,巨额商誉减值损失随之发生。威创股份2018年、2019年一季度连续的业绩下滑是提醒。
产能紧张之谜
威创股份在招股书中曾大吐产能不足之苦:2007年,公司VW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15.25%。2008年,公司VW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17.96%。公司现有产能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威创股份上市后,营业收入还在继续增长,2012年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最好记录,为11.95亿元,比上市前的2008年4.86亿元增加了1倍多。产能紧张的威创股份是如何增加这么多营业收入的?
因为募投项目2013年才完工。如果按照招股书显示的那样,边建设边生产,建设期内即实现部分生产和销售,貌似可以解决这个疑问。
2012年净利润为3.38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不少,如果新增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募投项目,那么募投项目效益应该不少。为何2012年募投项目没有产生一分钱效益?之后募投项目产生效益最多的年度也不过是3000多万元。至少从募投项目效益来看,威创股份上市后营业收入大增并不是来自募投项目的贡献。
2013年募投项目完工,从在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4.71亿元,而2013年固定资产中,新增4.82亿元的房屋及建筑物、520.32万元的专用设备、347.88万元的其他设备。专用设备及其他设备合计868.20万元,这里面可能还包括非募投项目的。按照固定资产的构成,难道威创股份的募投项目其实就是买地盖房子?如果花几百万元就能解决产能问题,为什么要上市募集大量资金?如此一来,上市前产能紧张的真实性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业绩变动是巧合吗?
威创股份的业绩在2013年突然开始下滑,2014年锐减,虽然其在2013年年报、2014年年报归因于外部因素,但其背后,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
在业绩最辉煌的2012年,威创股份的审计机构——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大事了。
绿大地IPO造假案众所周知,其审计机构正是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出事时间正是2012年。事后,该审计机构迅速与国富浩华合并。威创股份趁机更换审计机构。之后,威创股份的业绩不再辉煌。
但巨额的政府补助还存在。上市之前,威创股份政府补助很少,营业外收入也很少,2008年营业外收入仅仅320万元。但2009年营业外收入飙升至2817万元,从此逐年大增。2012年营业外收入最高,其中软件增值税即征即退6977万元、其他政府补助1099万元,两者合计占比99%。这成了威创股份最为放心的一块收益来源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