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股民”发公开信,肖钢如何解难题?
- 发布时间:2016-01-08 08:52:47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阎明炜
对于已经26岁的中国股市来说,今天是史无前例的一天。
继开年首个交易日A股两次熔断之后,今天,开盘仅半个小时,沪深300指数暴跌7%,触发“二档”熔断机制,累计交易时间仅约15分钟就提前收市,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短交易日。这也是2016年开年4个交易日,四次熔断、两次提前收市。
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
肖钢三年前布局“熔断”
记者注意到,早在三年前,肖钢就已将熔断机制提上日程。
2013年8月16日,担任证监会主席仅5个多月的肖钢,遭遇“光大乌龙指事件”。
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发生交易系统错误,8月16日当天在进行ETF套利时下单234亿元。最终成交72.7亿元,大量买单瞬间推升沪指5.96%,造成当天A股和股指期货市场大幅波动。
事发13天后,肖钢于2013年8月29日上午,主持召开了一场针对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后续处置及加强监管的讨论会议,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参加。
据媒体报道,在这次会上,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要求证监会从光大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打一仗进一步”,并举一反三,控制市场风险底线。
上交所则在这次会上领到了一个任务--研究“熔断机制”。
同年11月28日,在“上证法治论坛”上,肖钢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证券监管机构不仅不同于银行监管机构,不同于保险监管机构,更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执法机关。从境外经验看,各国证券监管部门都是集必要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职权于一体的法定特设机构。
“比如熔断机制,当交易出现特别异常情况时,如2分钟内股票暴涨5%,就要暂停交易10分钟,有些交易需要取消,这在一些境外市场是普遍做法,但目前我国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肖钢说,“因此,遇到类似情况,证券交易所不能采取熔断或取消交易的措施,否则,投资者跟你打官司、上访,交易所就很难讲得清楚”。
肖钢强调,“国外这方面的制度(熔断机制),很多是由证监会制定规则或者经过证监会确认的交易所规则来安排的,这是有法律效力的,得到法律保障的。任何人要挑战这个规则,法院是不支持的。因此,监管机构必须要有必要的立法权”。
时隔近三年,中国的证券监管机构虽然没有像国外的证券监管机构一般拥有立法权,不过,肖钢上述演讲中提到的熔断模式已经成为现实。
肖钢的“熔断”风控思维
对于熟悉肖钢行事风格的人而言,在其执掌证监会期间启动熔断机制,并不意外。
所谓“熔断”,指的是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阈值时,交易暂停。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投资者从亢奋或者恐慌中冷静下来,对市场走势作出一个判断,避免盲目追涨杀跌。所以,“熔断”也被形容为“安全垫”、“保险丝”、“冷静期”,相当于一种风险防控模式。
记者注意到,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肖钢很低调,公开露面的次数不多,不过,其出席论坛、会议时的演讲、讲话,以及署名发表的文章中,高频词之一就是“风险防控”。各界也一致认为,肖钢注重风险控制,称其为“风控先生”。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3年11月29日在“上证法治论坛”上详细解释熔断机制之后,肖钢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熔断”。不过,他在一些场合的公开表态中,仍有与熔断相关的表述。
2015年4月17日,肖钢在人民日报发表《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一文。当时各界的关注焦点都在于,肖钢在股市连续上涨之时,向股民喊话提醒投资风险。其实,这篇文章还有一段关于风险防控的重要表述。
肖钢称:把握好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金融衍生品具有“双刃剑”的特性,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将监管规则嵌入产品设计,强化以“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为核心的市场风险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该篇文章发表两个月后,股市进入了罕见的异常震动期,甚至引发了包括公安部在内的“国家队”集体救市行动。
此轮异常震动逐渐平复后,证监会于2015年9月6日以“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通报说:下一步将弥补监管漏洞,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严格管理和限制程序化交易,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规范股票融资业务。
次日晚,上证所、深交所与中金所联合发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熔断机制进入倒计时。
2015年12月4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称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由于2015年6月至7月间的股市异常震荡与熔断“启幕”联袂推进,不少业内认为,股市异常震荡使熔断提速,证监会加快了熔断“上市”的步伐。
肖钢还面临哪些难题?
记者注意到,2015年9月熔断方案征集意见时,就有人担心,这个来自海外市场的制度到了中国会水土不服。熔断机制正式启动后,仅4个交易日两遇“下马威”,导致对熔断机制的质疑增多。
有业内人士提出,熔断机制“涨跌停”制度、“T+1”交易制度相互矛盾;还有人认为熔断制度难以减少市场波动,对于国外成熟的市场体系、市场运作模式,不能盲目模仿直接引入。
今天,一封在媒体上发表的《套牢股民致信证监会主席肖钢:您这一年可好》,被广泛传播。
这封信的署名为“一位仍被套牢的股民”,在信中,回顾肖钢的仕途履历,“银行系统的老兵。从中国人民银行老行长吕培俭的秘书,到计划统计司,再到政策研究室,直至主管金融监管的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你第三个本命年,你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历数2015年肖钢的股市治理药方,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分离、去杠杆等等,“我们股民以为,你会带我们重新冲上6124的历史高峰,时间不是问题,慢慢吃成胖子也行。谁承想,惊喜没来,惊吓很大”。
“2016年,你能带领股市从危机中冲出来、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吗?”这位仍被套牢的股民说。
记者注意到,2016年开年以来,肖钢还没有公开露面。其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是2015年12月28日,与台湾“金管会”负责人曾铭宗共同主持了两岸第三次证券及期货监管合作会议。
在这次会上,肖钢表示:大陆A股市场在经历今年异常波动的考验后,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大陆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A股开年以来的表现表明,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肖钢,今年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如何应对与“熔断”相关的证券市场不适应问题。
可是,肖钢面临的难题远不止“熔断机制”的适应问题。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授权决定,如何设计信息披露等注册制的配套制度,这对肖钢和证监会来说是一个重要考验。
去年,证监会多名官员落马,其中不乏肖钢的助手、副手、重要下属,如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发行部原处长李志玲等等。
肖钢曾自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监管转型,关键在人”,怎样解决用人问题?如何重塑证监会的政治生态?这对执掌证监会近3年的肖钢而言,是更为艰巨的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