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正式开闸 海外各机构欲借道抢购A股
- 发布时间:2014-11-17 07:40:5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文举
“沪港通”于11月17日正式上线,其开闸正吸引众多海外机构的青睐。记者了解到,包括外资投行、对冲基金、大型长线基金、保险公司、中国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等,均有意在“通车”首日通过沪股通投资上海股市,此外,还有已经拥有QFII、RQFII投资额度的海外机构,也不打算放过这一成本更低、更灵活的投资A股的机会。
海外各路机构跃跃欲试
有知名外资投行衍生产品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在“沪港通”推出首日就“入场”,流通性好的大盘蓝筹股会是主要目标,以便为不久的将来推A股衍生产品做准备。
据了解,包括花旗、中银国际等多家投行都已在积极准备A股衍生产品,而发行相关股票或指数的牛熊证、蜗轮等衍生产品,必须进行相应个股交易来平衡头寸、对冲风险。
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管理着逾50亿美元资产,客户包括多国养老金、保险公司等的资本管理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有意透过沪股通配置部分A股,尤其是A+H股中加权平均后股价相对便宜的A股。
多家拥有RQFII投资额度、并在香港地区发行了RQFII A 股 ETF 基金的中资基金香港子公司也透露,计划通过“沪港通”通道买入ETF组合内的一些股票,以便腾出RQFII投资额度用以开发其他产品。
而香港地区多只合成A股ETF基金管理人则打算,借道“沪港通”加速产品的实物化进程。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海外机构获批QFII及RQFII资格及额度,去年以来,包括安硕A50中国ETF、标智沪深300ETF在内的多只合成A股ETF已利用申请到的额度,先后启动了实物化进程。“沪港通”的开通,无疑为他们调整追踪策略提供了一条成本更低的路径。
谁会是主要参与者?
随着“沪港通”正式开闸,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将进一步多元化。那么,在试点初期,哪些类型的海外投资者可能会成为沪港通的主要参与者呢?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沪港两地股市中,不少中资股股价存在着价格错位,由于资金通过“沪港通”进出内地股市的成本和门槛低于QFII、QDII,预期跨境套利成为“沪港通”开通初期的一个亮点,但是套利盘属于短期投机,一旦股价抹平价格错位,此类活动会大幅下降。他还认为,“沪港通”的最主要的长期参与者可能是中国香港的散户和机构,如大型退休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全面布局A股投资的时机暂时不成熟,“沪港通”带来的海外资金流入对个股的冲击可能大于对指数的利好。
花旗环球金融亚洲认股证产品部主管黄集恩却不这样认为。他预计,海外的多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将是“沪港通”的主要参与者,中国香港的散户和对冲基金在初期不会过多参与。
管理着中国香港市场最大的了RQFII A 股 ETF——南方A50的南方东英量化投资基金经理张国彦则认为,海外私募基金、高频交易者或会最先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大型长线基金可能只会“派出小部队”先试探,因为毕竟“沪港通”目前还有诸多限制,而且一些交易规则他们还不是很适应。
“机构的争相买入可能会导致试点初期沪港两地的‘龙虎榜’出现有意思的一幕。” 有市场人士预期,由于两地投资者各自通过香港结算和中国结算持有对方市场股票,香港结算和中国结算作为双方市场投资者的股票名义代持人可能会成为龙虎榜的常客。如果上海交易所的交易公开信息披露具体买入机构名单的话,估计很多上榜个股的买入席都会出现“香港结算”的名字;相应的,相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香港交易所的披露易网站上“股权披露”栏目也会经常出现“中国结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