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宝万之争惊动三会 300亿资金如何越过监管边界

  • 发布时间:2015-12-27 08:56: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朱开云  责任编辑:胡爱善

  在波谲云诡的“宝万之争”中,宝能系买入万科24.26%股份所付出的300多亿元资金来源问题格外引人关注。25日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对此事进行核实研判。“宝万之争”为何同时惊动了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它带来了哪些金融监管方面的新难题?

  在中国的金融监管架构中,包括了“一行三会”,即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它们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宝万之争”虽然起于宝能系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万科股份,属于证监会的管辖范畴,但随着对其资金来源的追问可以看到,除去杠杆资金以外,其主要的来源还包括三方面,宝能系的自有资金、以“万能险”为主的保险资金,以及层层穿透之后的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涉及的很多内容已经越过了证监会的监管边界。

  在资本增值的冲动下,神秘资金越过了“银证保”各自的监管边界,围绕宝能系资金来源问题引发了市场人士对于金融监管的新思考。

  证监会

  深交所已发出两份《关注函》

  “宝万之争”发生以来,深交所一共发出过两份《关注函》。第一份是12月10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向“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发出“九问”,要求钜盛华及财务顾问在规定日期前答复并给出证明文件。其中包括“宝能系”借道杠杆资金举牌背后的相关权利行使、资金来源以及信息披露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第二份是12月24日,深交所管理部向万科A下发《关注函》,要求其函告相关有信息披露义务的股东,就同一事件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时,应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并由公司同时在深交所披露,保证在深交所和境外有关机构的公告内容一致。深交所认为,港交所与深交所就安邦保险集团和宝能集团旗下深圳市钜盛华增持万科股权的信息披露存在内容差异,并引发媒体高度关注,造成了投资者误读。

  这两份《关注函》均把信息披露问题作为函件的核心内容。对于深交所发出的两份询问函,中信证券一名分析师表示,深交所在本次“宝万之争”中的行为可圈可点,其并未对市场交易行为直接干涉,而是时刻盯着相关参与方的信息披露问题。此外,证监会也一再表态,只要是市场正常的收购被收购行为,在依法合规情况下,证监会不会干预。

  但本次“宝万之争”呈现出来的许多问题,超出了证监会的管理范畴。

  保监会

  保监会出新规规范险资举牌

  在此番万科股权争夺战中,一个之前稍显生僻的保险品种“万能险”也火热起来。根据宝能系答复深交所的询问内容,宝能系在举牌万科A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包括股权质押、资管计划、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杠杆工具。而来自前海人寿的 “万能险”,被认为是其撬动杠杆的第一力量。

  王石在其内部讲话中也质疑了宝能系的资金问题。王石称,“宝能系购买万科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购买万科的第一份钱来自万能险,我认为就是短期债务。万科股票当然可以随买随卖,但是一旦超过5%公布的时候,就不是短期投资了,而是长期股权投资。短债长投,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

  虽然万能险作为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的险种之一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其加设层层杠杆背后的风险还是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12月23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被认为是对近期二级市场险资汹涌的一个直接回应。《3号准则》对保险机构披露举牌信息进行了重点规范,其中提到保险机构举牌上市公司,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保监会发文之后,资本市场很快对此作出了反映,第二天,险资举牌概念股股价纷纷下挫。但据观察人士称,保监会的监管范畴非常有限,其无法深究宝能系资金来源问题。只要不突破资金的30%红线,前海人寿背后的资本运作不在其监管范围之内。

  银监会

  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之谜

  23日,一份深圳银监局股份制银行监管二处下发的文件在互联网上流传,该文件内容提到要求各股份制分行、城商行分行,将“宝能系”企业在该行的授信及用信情况向股二处进行反馈。此消息虽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宝能系”银行资金问题的关注。

  23日晚间,据财新网披露,层层穿透之后,“宝能系”大部份资金来自浙商银行,而理财资金却无法穿透,不知来自哪里。

  但浙商银行随后在声明中称,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认购华福证券资管计划132.9亿元作为优先方,仅用于钜盛华整合收购非上市金融股权,不可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也不作为其他资管计划的劣后资金。宝能投资集团出资67亿元,作为劣后方。浙商宝能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作为普通合伙人。

  浙商银行的遣词似乎埋下了伏笔,“不可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也不作为其他资管计划的劣后资金”,那么在实际运作中这笔资金是否通过系列通道流向了二级市场?以及如何监管这些资金的流向,浙商银行并未给出明确的说法。张晓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对此事进行核实研判,核实研判的内容是否涉及这部分理财资金目前不得而知。

  据了解,目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资管计划,还并没有专门的规定,监管的分割导致了真空区的产生。通过对“宝能系”资金来源的追溯,可以看到,社会资本通过银行理财、保险等方式,并借助一些通道,已可以很便捷地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自由流通,而分割的监管体系却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监控。

  本次证监会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对“宝万之争”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核实研判,或许只是分割体制下监管部门的一次临时联动。但“宝万之争”背后呈现的问题已经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供图/视觉中国

  财经观察

  “宝万之争”背后的金融监管变革诉求

  在“宝万之争”之后的金融监管问题日益引起了市场人士的担忧。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金融分业监管的背景下,资金一旦流出银行领域,单靠银监会实际上已经无法实现有效的用途和流向监管。如何根据宝能系的资金通道,顺藤摸瓜,揭示出宝能系的最终资金来源问题,但靠银监会是很难实现的。就宝能系的资金来说,其涉及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基金等领域,如果没有三大监管部门的联动,是几乎不可能查清楚其来源的。

  对此,摩根大通一名关注“宝万之争”的投行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所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如今这个“大资管”已经有些落伍,金融市场机械分裂、监管真空区与监管套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宝万之争”呈现给我们的图景当中,资金借助通道在保险、银行、证券等领域来回切换,传统意义上的监管划分已经没有意义。

  今年11月以来,越来越壮大的呼声围绕着金融监管由“四分天下”回归“大一统”的体制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今年11月13日曾公开建议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待条件成熟可把“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宝万之争”背后涉及的金融监管问题或者将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动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