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业绩逆势增长 去年与12国16个港口结盟
- 发布时间:2016-03-24 02:31: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李乔宇
无论贸易是否在当前的经济中担当“主角儿”,港口业绩仍然是洞悉市场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正因为此,日前H股港口“龙头”——青港国际(青岛港的主要经营者)发布的2015年业绩,受到了各界特别关注。
2015年,青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73.69亿元,同比增长6.7%;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19.05亿元,同比增长20.2%;剔除转让合资公司股权收益后,归属于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仍达17.9亿元,同比增长12.9%。
“数据反映出的真实贸易情况,其实没有坊间传说的那么糟糕。”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青港国际总裁焦广军介绍,“在外贸进出口货值下降的同时,进出口货物的货量总体仍在增长态势。实际上,我们在进口粮食、进口原油、进口铝矾土、进口纸浆、进口木材等方面,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此外,出口钢材等仍在增加、进口铁矿石仍在缓慢增长。而山东、河南等区域的加工制造业产业结构,仍支撑着集装箱货源生成和箱量的增长。”
同时,在《证券日报》记者看来,另一个可供佐证的理由则是:恰在经济处于下行通道的2015年,青岛港董家口新港区仍然扩建了粮食码头、件杂货码头,还在前湾港区加快建设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等。也正因为此,去年,青岛港实现了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6%(4.3亿吨)。
传统优势犹存
当然,据记者粗略查询,青岛港去年吞吐量增长率大幅高于了港口业的平均值。且各司其职的独立数据亦无法全面展示贸易乃至经济的动向,比如,相对上述,另一组数据就显得不太乐观。在采访中,焦广军向记者坦言,今年1月份-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0338亿吨,同比仅增长1%,较去年同期还放慢4.1个百分点。“国家去库存、去产能等产业政策实施,港口矿、煤等大宗散货市场将承受重压。但除了经济的影响外,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传统码头装卸服务盈利高位增长难以持续。”
如今,作为在全球都举足轻重的港口,青岛港的“天生禀赋+后天努力”为其以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至今都令大多数同业者望其项背。
诸如,青岛港在中国的港口业中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它曾是我国首个具备40万吨大矿船靠泊条件的港口。据说,去年全年,一共有13艘40万吨大矿船进入中国,其中就有11艘靠泊在了青岛港。
而青岛港的“天赋”则体现于,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经济腹地比较发达的市场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韩自贸区政策的落地,关税政策、通关便利化政策的出台,青岛港再度凭借“天生禀赋+后天努力”(中韩贸易最大口岸,拥有与韩国港口之间的集装箱航线33条、每月130多班,航线数量、航班密度位居中国港口首位),抢下了一个发展的制高点。
似乎,迎合“中韩自贸区”早已是在青岛港管理层心中落定的,用以应对经济下行的顺势之棋。“除集装箱物流以外,青岛港还将寻求在干散货物流等领域的机会。如青岛港可依托40万吨矿石码头以配套混矿加工业务,建立面向东北亚的矿石物流分拨中心,为韩国钢铁行业降低物流成本。”焦广军脱口而出。
培育物流与金融
回到青港国际2015年业绩报告中,去年,公司装卸主业实现利润贡献率51.8%,同比下降了9.9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公司物流业务利润贡献率却达到了31.2%,同比提高了5.1个百分点;金融业务利润贡献率则为6.6%,同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其中,物流业务及金融服务的业绩分别同比增长了34%和160.7%。
想必,这一可谓显著的变化与青岛港管理层的主动布局密切相关,在当今,如此着手亦称得上与时俱进。
日前,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有关青岛港2015年业绩提问时曾强调,“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到了66.4%。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港口完成了从小到大的现代化过程,未来随着消费的升级换代,港口与服务业和消费业的联系将更加重要”。
果然,焦广军向记者介绍,“去年,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统筹港内和社会资源,围绕全物流链配置海运、公路疏运、海铁联运、船代、货代、保税、加工、仓储、查验等增值服务;此外,我们还扩大了财务公司业务范围,设立运营融资租赁公司,着重发展了融资租赁、贸易融资、保险代理、质押监管等金融业态”。
青岛港集团总裁成新农对物流极为看重,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港的“供给侧改革”方向,是根据 “需求侧”选择的,这里的“需求侧”就是客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得物流成本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使得客户对物流成本管控越来越看重。”成新农强调,“这也正是我们着力发展物流的原因所在”。
而作为颇具金融意识的另一表征,青港国际在寻求融入资本市场上表现的十分积极。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的青港国际资本市场办公室主任史秀琴透露,“2016年底,青港国际存续满三年时,公司将准备启动A股计划,实现A+H上市”。
总之,成新农、焦广军、史秀琴以及青岛港管理层正寄望于通过培育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为青岛港在“传统码头装卸服务盈利高位增长难以持续”的新时期,寻找新的业绩支撑,而效果似乎已经显现。
以国际化放大优势
除了向服务业及消费业靠拢,另一受叶檀所推崇的方向是“国际化”。
在她看来,“当企业技术、品牌上升遇到瓶颈时,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国际化。而港口与很多正迫切‘走出去’的产业一样,面临国内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只有放眼全球,才能找到性价比最优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她甚至断言,未来,港口业会通过对相关企业、其他港口的参股或者控股,相互深度介入。
可想而知,在培育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同时,尝到过传统优势“甜头”的青岛港,当然不会放过借“国际化”做大做强其传统码头业务的机会。
对于传统码头业务,成新农视其为青岛港一切发展的根基。或许也正因为此,除了继续提升吞吐能力外,《证券日报》记者还获悉,青岛港正力争其自动化码头于2016年底达到试运行条件。据称,该自动化码头规划建设4个泊位,设计年吞吐量3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建成后,将比传统码头提升作业效率30%,节省操作人员70%。
在此基础上,截至2015年底,青岛港已与全球12个国家的16个港口缔结友好港关系。其中,青港国际与中石油战略合作,成功向缅甸皎漂港原油码头输出技术和管理;联手马士基集团等合资运营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携手合作伙伴探索投资运营东南亚、西非等海外码头和物流园区。
据介绍,由于青岛港投资2600万元开启的混矿业务,为客户提供了高附加值服务,以至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将这种混矿称为“董家口标准矿”。
而在上文提及的2015年11艘40万吨大矿船靠泊青岛港外,去年该港还靠泊30万吨级及以上油船(VLCC船舶)172艘次,同比增加29艘次、增长20%。靠泊1.8万标箱以上集装箱大船85艘次。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