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做空中国系媒体自摆乌龙
- 发布时间:2016-01-30 00:30: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旼旼
85岁高龄的乔治·索罗斯最近在中国成了过街老鼠。在中文媒体爆出他“做空”人民币之后,这位声名狼藉的对冲基金经理遭到国内舆论“围殴”。但问题在于,真的是索罗斯该打还是中国媒体自摆乌龙?
国内媒体所谓索罗斯做空人民币的消息,来自1月21日索罗斯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时接受彭博电视台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说道,自己看空美股标普500指数、大宗商品生产国以及亚洲货币。
需要注意的是,索罗斯并没有明确他看空哪些亚洲货币。但由于他同时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悲观看法,自然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做空人民币。在谈到中国经济时,索罗斯说:“硬着陆很可能无法避免。”但当主持人问他是否期待中国经济硬着陆时,他立刻表示:“我不期待,我只是观察。”
因此,有中文媒体言之凿凿说索罗斯做空人民币甚至港币,显然是捕风捉影。同时部分媒体在报道时,还刻意忽略了索罗斯的后半段话:“中国可以处理这个问题。中国有资源,并且在可选政策上比大部分国家都要有更大空间,这是因为中国有3万亿美元多的外汇储备,以及其他条件。”
而在本月初接受德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索罗斯还点明了另一项中国优势:“中国还有来自国民的难以置信的巨大信心储备:很多中国人可能不明白中国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但他们相信一个成功克服了如此多困难的政府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看到这里,我们最多只可以得出结论,索罗斯是一个中国经济悲观论者,但他对自己这种悲观情绪也仍有所保留。更为重要的是,说和做是两码事,看空和做空也是两码事。索罗斯在达沃斯的这番言论,是否意味着他想复制自己1992年沽空英镑、1997年狙击泰铢和港币、2012年做空日元的经历呢?
事实上,现年85岁的索罗斯已经金盆洗手。2011年,索罗斯宣布结束40多年的对冲基金经历生涯,将其掌控的255亿美元全部返还给投资者,只专心打理自己的家族基金。而到了2015年1月22日,索罗斯更是宣布彻底告别投资界,专心从事慈善。
一个85岁专注慈善事业的老翁,在一次论坛上的几句发言,便能在国内发酵成一场舆论风暴。个中原因,除了部分财经媒体断章取义、哗众取宠之外,还在于人们普遍误解做空行为和做空机制。
从基本道理来说,多和空是阴阳之两面,是相互依存关系,有多必有空,有空必有多。看多未必值得赞美,而看空也未必应当受到谴责。在1929年前的纽约,在1989年前的日本,该受谴责的恰恰是看多者,因为盲目乐观情绪催生巨大市场泡沫。
在这种时候,做空者不仅赚的盆满钵满,还被舆论捧上神坛。例如,美国著名投资人杰西·利弗莫在1929年夏天做空美国股市,盈利超过1亿美元;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在2007年疯狂下注做空次贷,旗下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此从10亿美元暴涨到280亿美元。
事实上,做空机制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大致来说,有三类人会用到做空机制:套期保值者、套利交易者和投机者。许多实体企业、贸易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往往都会利用套期保值操作来对冲风险。
套利交易者往往利用市场之间的价格差进行稳赚不赔的投机交易。例如在美国2004年进入加息通道之后,投资者借入零利率的日元,然后投资利率不断上涨的美国市场,由此获得稳赚不赔的利率差。
而投机者则未必有稳赚不赔的把握,他们进行赌博性押注,代表性人物就是索罗斯。但其结果未必一定是盈利,例如索罗斯虽然做空英镑和日元赚得巨额利润,但1997年狙击港币就铩羽而归。
由此可见做空者各有各的目的,投机者虽然动机可憎,但其对市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套保者和套利者所必需的流动性。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市场没有空头存在,多头跟谁对赌呢?
索罗斯这样的空头投机者的确可恨,但他们的可恨程度,和那些在泡沫盛行期的多头投机者旗鼓相当。多头和空头,其目的都在于赚取利润,本没有绝对道德可言,其意义在于多空双方形成相互制衡,这对于市场发现合理价格、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近期,人民币汇率的确遭遇巨大的空头压力,做空者乃至恶意做空者必然不在少数。但如今做空人民币,和过去十多年做多人民币一样,都是市场在发挥发现价格的功能。因此,正如过去不需要担心人民币升值一样,如今又何需担心人民币的适度贬值?
说到索罗斯,大多数人都会想到1997年。如今,中国GDP规模是18年前的近10倍,外汇储备更是18年前的20倍,试想1997年就铩羽而归的索罗斯之辈,有何能力和胆气敢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宣战”呢?
对空头莫名的恐惧比空头更可怕,真正的敌人不是索罗斯,而是自乱阵脚。值得担心的不是空头势力,而是因噎废食地减缓市场化改革步伐。中国保持着庞大的贸易顺差、经常项目顺差,但却出现了严重的信心逆差。这种信心落后于能力的现状,或许是媒体闹出“索罗斯做空中国”乌龙大戏的根本原因。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