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祥:资产证券化为何与股市表现冷热殊途
- 发布时间:2015-09-09 07: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与当前让人揪心的股市走势不同,资产证券化领域近年来走出了上升势头。尤其是在银监会和证监会相继发布备案制新规后,2014年新发行的3118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总规模创出历史之最,已接近过去所有年度的总和,同比增幅超12倍。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精神指导下,银监会和证监会备案制的出台,堪称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无论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央行和银监会监管,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还是企业资产证券化(证监会监管,沪深交易所市场挂牌),均有效扩大了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涵盖范围,市场参与主体进一步扩大。
但让资产证券化驶入快车道,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显然不止这些外部利好。资产证券化流程凭借标准、专业的相关金融运作,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把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在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资本的优化配置,或许这才是更重要的内因。
此外,近年来银行业在快速扩张中积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使得自身存在进一步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此背景下,可以起到盘活资产、分散风险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效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得以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以公募基金子公司、券商作为代表的新兴参与主体,当前也迅速入局。相关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也行动起来,一大波资产证券化浪潮袭来,并成为其自身管理规模提升的一大利器。尤其对于前者来说,在通道业务式微的今日,不少机构专门成立了资产证券化部,并将此作为朝主动管理方向转型的战略路径。资产证券化实践有望逐渐从试验性、阶段性向规模化、常态化发展。
不过,与任何一种新的金融手段或者工具一样,传统金融业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并不会因为资产证券化这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而销匿。
短时间来看,资产证券化尚存在不少不足和制约因素,需要在以下方面跟进:一是业务开展的顶层设计,取消总额度限制,由发起机构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及市场情况自主发行;二是发行前审批流程的进一步简化,提升发行后上市交易流通的审批效率;三是税收优惠的可行性研究,提升产品吸引力;四是拓展发行市场,培育多层次投资人;五是强化风险控制和后续监管,避免衍生再证券化等风险较高的产品等,时机成熟后可最终启动资产证券化的立法。
纵观欧美国家的资产证券化历程,亦有一些共同规律可借鉴:首先,具有政府背景的专业化机构是推动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法律地位的确定和税收减免优惠是促进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有与之相匹配的监管进行引导和规范。
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亦是一部实体经济对资金的渴求史。
目前,资产证券化的最佳窗口期已经到来,产品类别多样,空间巨大,市场方兴未艾。
但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变革来袭背后是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在相关领域的艰辛探索与努力付出。前行的道路并非坦途,监管部门应更有担当。
(作者为鑫元基金销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