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代表委员呼吁遏制环境污染“此起彼伏”(2)

  破解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生态保护中开发、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对很多地方的主政者而言,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就坦言,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环境,是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如何解开这道难题?苏荣代表明确表示,要坚决堵住污染源,无论是什么样的有效益的项目,只要是污染较重的,一律不引进,宁肯不要眼前的政绩,不要这样的速度,“只有如此,才能保住我们的生态”。

  卜漱和委员建议说,地方招商引资,千万不能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建在沿湖及入湖支流的两边。在开发旅游时,相关部门如旅游局、水利部、环保部要联合划定旅游区,严格限制宾馆和旅游设施建设。此外,还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在限制湖泊江河的上游发展时,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人大代表、广西林业厅厅长陈秋华举例说,石漠化已成为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灾害之源、贫困之因、落后之根。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将全国451个石漠化县(区、市)列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范围,并将石漠化治理补助标准由每平方公里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其中,林草植被恢复建设投资应占总投资的60%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石漠化的加剧,才能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前提是转变发展方式

  在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会场和就餐的场所,节能减排的做法随处可见。如写有“给水瓶做记号,并请喝完”的瓶装水、废报纸做成的铅笔、正反两面打印的文件等。

  两会,是环保的呼吁场所,也是践行之地。

  人大代表、北京市原崇文区环卫三队队长关阔山建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应该从身边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做好垃圾分类等。政府、公众共同使力,才能事半功倍。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环保要求,在代表、委员看来,前提是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行动。如果没有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自觉意识,没有为发展留后劲儿的科学观念,即便有法规约束,环保问题也会“此起彼伏”,难以根治。

  卜漱和委员强调,地方政府一定要意识到污染的严重后果。污染以后再来治理,代价太大太沉重,而且有可能不能逆转。

  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亚平建议,加大对节能减排设备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节能减排设施投入经济补偿机制;完善减排政策,研究出台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减排的奖励措施。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意轩 郑娜 庞革平
  • 编辑:蓝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