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倪萍:文化走出去不只是舞狮子

  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倪萍在接受对话时建议一些慈善单位给农民工包场看电影,并坦言如果自己有钱,就会包场请农民工看陈佩斯的喜剧。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倪萍表示文化走出去不只是舞狮子,“我们有时候也小看自己了,以为外国人对我们感兴趣只是皮影、舞狮子、耍龙,其实远远不是”。

  以下为对话实录:

  如果有钱 包场请农民工看陈佩斯喜剧

  问:你怎么看待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倪萍:我演过一个农民工电影,叫《泥鳅也是鱼》,又做过十几期的农民工节目。演《泥鳅也是鱼》的时候,我差不多两个多月没洗澡。我演农民工进城的不容易,带着两个孩子,作为一个母亲还得打工。我的演技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但是我可以不洗澡。所谓不洗澡是没有条件洗,有水给孩子洗,有空就喂孩子了。其实当你真正不洗澡开始挠的时候,你对这个社会是麻木的。麻木是因为被人关心的少,如果每一天都有人问你寒问你暖,你不会这样。我去了很多他们(农民工)的驻地,有的民工就住在地下,就是过去挖的防空洞。不用说防灾防火,基本生活(都很困难),你心里会很沉重。因为都是人,你回到家里可以洗澡,可以吃饭,可以很安全,而农民工兄弟没有,这大概是前五年(的情况)了吧。现在他们的生活,说实在的是有些改善,那个时候还在讨薪,现在不用了,我觉得现在基本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不给农民工付钱。

  但是要从文化娱乐方面,说给农民工安排一些文化生活,其实还是有很大距离,或者说很欠缺。因为中国农民工太多了,至少是营业性的文化场所,对他们是不可能的,因为需要钱。我觉得政府应该做这方面的投入,比如广场文化、广场文艺、露天电影,一些文化站,一些健身(场所),都应该对民工实行一定意义上的开放。

  问:有时我们推荐的一些精品艺术,比如《金陵十三钗》,可能农民工观众并不喜欢,他们更喜欢枪战之类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倪萍:我觉得可以多种多样,不能绝对的说农民工就不喜欢艺术电影,只喜欢枪战。有的农民工毛笔字写的非常好,你说“他是农民工,怎么能写那么好”,不能这么说。给他们提供电影是一种形式,提供戏剧也是一种形式。

  我觉得一些慈善单位可以做一些,比如给农民工包场,去看陈佩斯的喜剧,包个十场。我要是有钱的企业,就给他们包场,看佩斯的喜剧,不要钱,或者佩斯请他们看。你只要有了这种心愿,做什么都可以,主要是我们对农民工,要从内心深处觉得平等,人在精神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是说我有钱,我就高,我有名我就比你高,不是的。人是平等的,你要是放平态度,农民工也不见得一定要你给碗肉吃,才觉得日子好过。

  问:你这几年特别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现在物价越来越高,你对物价上涨有什么看法?

  倪萍:这次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民生放在首位,就连中央都意识到物价这么高,可普通人的钱涨的这么慢,跟不上物价上涨,大家心里都着急。这一定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记者:你有没有关注过流浪儿童的问题?

  倪萍: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做过一个选题,一个男孩专门做了一个网站,收留那些流浪孩子。流浪儿童真的是全社会都应该管,因为这些孩子在成长。

  文化走出去不只是舞狮子

  问:作为文艺界的代表,你怎么看文化走出去?

  倪萍:意向是好的,但走出去,我觉得要看路怎么走,走出去什么,什么是走出去,我们走出去到底要让外国人看到什么。我觉得国外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正好跟我们相反,我们是100个人95个知道美国奥巴马总统,但是我们的国家主席是谁,很多美国人说不上来。当然这并不标志知名度的悬殊,而在于我们对中国文化宣传不够,他们对我们的重视不够。

  问:你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有没有做一些探索?

  倪萍:十几年来我跟着我们台(中央电视台)去过很多国家慰问,但是大多数慰问的还是华人。美国人也好,欧洲人也好,那时候对中国文化不像现在这么有兴趣。我觉得现在人们对中国的关注,首先从文化入手。比如说美国人知道中国,很多是从姚明开始的,很多从李小龙开始的,这其实就是文化底蕴的进入。

  像我们出去面对的大部分还是华人,这样远远不够。文化部今年在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春节前杨澜、郎朗、我,去了三个国家,跟外国一起过中国年,发现他们对中国文化特别有兴趣。只是走出去要花很多钱,包括宣传也需要花很多钱。国家(先前)在这方面投入的一方面不是特别大,另一方面就是(以前的外国人)不像现在这么重视,所谓重视就是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学中文的特别多,对中国文化也有兴趣。

  过去的走出去经常是一些比较表面的,比如说舞狮子,于是外国人以为我们满大街的文化就是舞狮子。实际上我们的音乐会场场满,特别是国外来的经典乐团,好的艺术在世界上是共通的。我觉得我们有时候也小看自己了,以为外国人对我们感兴趣只是皮影、舞狮子、耍龙,其实远远不是。

  问:你对美国艺术有何看法?

  倪萍:与美国电影相比,我们的电影走向世界还是很困难,可能还有一定的路要走,因为写剧本的角度不同。也许我们应该按照《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角度去写,在中国有观众,美国大片在中国也有观众,他掌握了我们的特点,或者说是找到了世界共有的东西,也就是艺术共有的东西,写人性。我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找到,因此中国电影走到真正意义的商业市场,还有一定距离。文化商业市场非常重要,仅仅说艺术,恐怕还不行。未来可能很光明,但这条路可能要走比较长。

  问:冯小刚和张艺谋的电影在纽约都曾上映,中国电影在努力结合一些西方元素,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

  倪萍: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向国际靠拢,我觉得愿望特别好。实际上,他们也顺应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二十年前我就去过美国,那个时候他们确确实实对中国不像今天这么有兴趣。实际上还不单是对中国,整个世界人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过去说去趟美国,天哪,这是多大的事,现在则是今天去,明天回,常有的事。所以,距离缩小,文化一定是走在前面。

  至于说我们的电影,不像美国电影这么快的好像成为世界流通的货币一样,为什么?美国电影走了多少年,美国主要收入是电影,它是一种工业。中国电影这几年飞速发展,但是离电影院满满,人人看电影,还有一段差距。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其实也在慢慢拉近,不应该特别着急,不能说中国电影在美国票房好就是好电影,从自身向前发展,任何事情都不是说要有大跃进的速度才能进行下来。有时艺术得有一定的路,必须走的路。

  中国电影“走出去”遇到困难与审查制度没有关系

  问:你看过《金陵十三钗》吗?

  倪萍:看了。

  问:能谈一下感觉吗?

  倪萍:不好评论电影。电影和艺术永远是深者看深,浅者看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这部电影很好,我不一定会觉得好。艺术不像刘翔比赛,跑出十二秒八八,就是十二秒八八,电影不是这样的。

  问: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你是否有兴趣评论一下这部电影?

  倪萍:这部电影我看了,我觉得不能说哪部影片获奥斯卡奖,它就是最好的。(《一次别离》)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相比,我更喜欢后者。你要对伊朗当前的状态,和这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了解,才能去解释这部电影。

  问:中国电影现在“走出去”有一些小尴尬,是不是因为国内审查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倪萍:这与审查制度没有关系。

  本文专供凤凰网使用,第三方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 来源:中国网
  • 编辑:陈晶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