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王女士的母亲在贵阳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一款分红型的保险,本以为到期之后会收到一笔可观的收益,可是让她大失所望。
2008年,王女士的母亲在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买了一款名为“吉利相伴A款两全保险分红型”的产品。这款产品期满后,将可领取基本保额、年度分红、终了分红等三笔收益。
“当时业务员给我妈做了一份计划书,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建议她买的是15年,每年交3550元,满期领取可领十六七万。我们老百姓根本不懂专业的保险知识和法律知识,开始也只是基于信任。”王女士说,当时这款保险比较火,加上是朋友推荐,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就当作给母亲存一笔养老金。
“他说我们的钱投资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拿去赚钱,投资房地产,赚到钱之后给我们分红,所以才会心动去购买。因为想到它是一份投资险,可以分红,像存钱一样。”王女士告诉记者。
2023年10月,这款保险产品终于期满,王女士陪同母亲来到保险公司,准备领取收益金。可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分红只有五千元,这下一家人傻眼了。
“我肯定不高兴啊,这么多年,十五年,老人本来就没多少钱,自己省吃俭用每年节约几千元,把攒下来的钱交给保险公司,当时也是相信他们说的有高额的回报,到期可以领满这么多钱,老人才会一直坚持,交满十五年。”王女士说,由于时间较长,母亲的那份计划书已经找不到了,但当时她的姐姐也买了这份产品,年限为30年。
以姐姐手中的这份测算表为例,姐姐每年缴纳2700元保费,30年期满后,净收益可达32万多元。那么,当时业务员是怎么跟王女士说的,为何最终分红悬殊这么大呢?王女士也向记者提供了与业务员的通话录音。
“当时那份计划书,你知道保险公司是按照最高档计算的嘛。(王女士:我不知道有高中低档)计划书肯定是按照最高档来算的,肯定不可能拿到最高档。”新华人寿保险贵州分公司保险业务员回应称。
如果按照录音中的这位业务员所说,最终的分红也远不止5000元。那问题究竟是出在哪儿呢?随后,记者和王女士一家来到了新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说明来意后,对方接待了记者。
“(记者:它的分红是没有明确在保单里面的)因为我们这的分红是根据我们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分红的。(王女士:你要知道,我都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你们,这款保险如果不是你们公司出具这份计划书,销售人员她不可能自己去,像你们所说的她是个人行为,为自己推销,她代表的是你们新华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谓的保险分红是以保额为基础进行分红,更多体现在保险责任额度上,红利并不会像现金分红一样累积生息,关键要看公司的运营情况,因此分红具有不确定性。此外,王女士看到的宣传单,也只是对分红收益的推演,并不能作为实际收益凭证。
记者在这张测算表上,的确看到了“每年分红有高有低,没有固定保证,详细内容以合同条款为准”的提示字样,同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还表示,公司每年都会把分工通知书寄给王女士母亲,上面明确标注了每年分红金额。
不过在王女士看来,当初就是因为这份测算表没有明确标注高、中、低档分别收益多少金额,才会让她们产生误解。
“我解释一下,因为她的保单是十五年前进行销售的,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评判销售人员时候效果过程中有问题,我们对这些进行综合评判,但是我们也会对这个结果进行评定,比如说公司发现我们有过错,我们会根据我们的这种情况,相应的给投资者做补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
经过记者协商,保险公司表示,在支付王女士母亲正常收益的5000元外,再额外补偿8000元,王女士家人对此并不认可。她们表示会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