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不该寂寞
- 发布时间:2016-05-08 06:20:06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如果哪天职教周的体验活动能够像母亲节的打折促销一样,占据各种传播渠道的头条,职业教育的兴旺也就实现了
从去年开始,每年5月的第二周被设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周。同样身处5月第二周的母亲节热热闹闹,知道职业教育周的人却寥寥无几。近期在北京国际现代职业学院举办的一场职业教育体验活动上,除了组织来的中小学生和媒体记者,几乎见不到自发前来参观的人。
职业教育本不该这么寂寞。每年职业教育为我国输送的就业人群超过千万,地位非常重要。截至2014年末,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755.28万人,高等教育专科在校生人数为1006.6万人,合计2761.88万人,是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职业教育是找饭碗的教育,在就业压力增大的当下极其可贵。在活动现场,我遇到了一位中职的王老师。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已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金融类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几乎包揽了北京全市医院、商场的会计、出纳、收银,甚至连银行的柜员也大多出自这所学校。看着他们的学生穿着合体的西服,用比普通柜员快1倍的速度演示点钱、捆扎,几乎能想象他们毕业后坐在银行窗口里办理业务的样子。王老师也为自己的学生自豪,虽然他们只是中职生,但技术过硬,用人单位抢着要,一毕业就是白领,比很多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强多了。
意外的是,当我问王老师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上这所职校时,她却断然否定了。理由更让人意外:因为她觉得孩子虽然有了工作,但只有一个中职文凭不够,将来肯定要考高职或者大学。而职校的学生大都在一线工作,极其繁忙,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压力太大,她不忍心孩子受这个罪。
透过母亲的眼睛,我看到的不是印象中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而是家长对职业教育深深的期待:职业教育应该有更顺畅的上升通道,让孩子们接受更有品质的教育。
今年,王老师所在的学校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建立了3+2机制,学生们读三年职高,参加一次劳动保障学校自主命题的转段考试,就能直升这所高职院校,继续学习、锻炼。由于劳动保障学院已经将部分大一的课程,如英语、数学等下降到职高高三学习,学生们通过考试难度不大,用王老师的话说,“争取100%”。进入高职以后,还有3+2或2+2专升本,有些地区甚至有3+4中职升本科,中职学生用同样长的时间,也能拿到本科文凭。
3+2模式的推行让学生成才之路少了一些障碍。但目前这一政策实行时间不长,家长们对中职升大专乃至本科的教学质量仍有疑虑,继续纠结着让不让孩子上职业院校。
在孩子们的眼里,要不要上职业教育就简单得多。目前的中职生大多是“00后”,他们想得很实际——如果上不了好高中,先学一门技术,找机会继续学业就是了。
活动现场,北京现代职业学院来了一个叫周清清的江苏姑娘,刚刚上高二,7月份将要实习。她很自信凭自己的技术能留在药房。去年,她考上了北京教育学院会计专业的大专,觉得不喜欢,又退掉了,准备今年10月份再考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专业。她手里已经有了西药购销员资格证,7月要再考一个中药调剂员资格证。周清清计划慢慢上学、考职业药师,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将来就像自己的几个姐姐一样,“进医院,当药房的顶梁柱,拿六七千元工资”。
跟几个职校学生聊天后,我发现上职校真的挺“实惠”:学费几乎全免,毕业不愁工作,继续深造的道路也日益通畅。就像周清清说的,因为家里几个姐妹都通过职校找到了工作,拿到了文凭,过得很不错,现在父母亲戚都很支持她上职校,自己跟初中同学聚会时也不觉得低人一等。
所以,职业教育眼下的寂寞,既有教育工作本身不够理想的原因,更有社会对职业教育了解不够的原因。如果哪天职教周的体验活动能够像母亲节的打折促销一样,占据各种传播渠道的头条,职业教育的兴旺也就实现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