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三代公交人 不解“长江”缘

  • 发布时间:2016-05-06 06:32:02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齐航

  庞培华娓娓讲述着,杭州公交发展史犹如一页页翻过的书卷。

  这是一家三代公交人与一家公司的不解之缘。而正是“庞培华们”的创新探索和不懈付出,穿越时光年轮,铸就了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

  绵延三代的技艺传承

  庞家一门三代都是公交人。爷爷庞阿惠新中国成立前是杭州“永华汽车行”的司机,车行只有10多辆车,供私人使用的,招手即停,大家都称作“游西湖车”;新中国成立后,“永华汽车行”在公有化改造中被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接收,“游西湖车”成为7路车,父亲庞明山是杭州公交7路车的第一代司机;庞培华26岁时也成为一名公交人,进入杭州公交客车厂(杭州长江汽车前身)装配车间,负责大修和造新车。他一干就是半辈子,直到2011年退休之前,依然在公交城西修理公司从事车身维修工作。

  1977年初入公交客车厂装配车间,庞培华就发现电车墙板摇窗机的孔一直打不准。“20分钟才能装好一块,一辆车要装20多块,进度很慢。而且每块板要15块钱,打洞老是装不准,会报废很多板。”也许是公交家族的耳濡目染,熏陶出庞培华独特的技术敏感,他很快想出办法,先把墙板打个小孔装上去,装好后再对准打其他孔,一分钟就能打好,速度提高了20倍。

  有惊无险的历史跨越

  1986年冬天,杭州公交客车厂独立设计生产出第一辆电车,这是杭州公交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当时大家都很兴奋,向市政府报喜的锣鼓都准备好了,杭州日报第二天头版将要刊登喜讯,报道杭州公交第一辆电车试制成功。”庞培华回忆说。可是最后还有个问题没解决,上车拉的那根弯铁管扶手,没装防漏电的绝缘套。质检员坚持不肯敲章和签字,大家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车间主任找到庞培华,说要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在扶手上套一根绝缘橡胶管,有1.2米长。绝缘管的内径是30毫米,铁管的内径也是30毫米,技术上叫“零碰零”,似乎根本不可能装上。工程师、装配车间主任、还有技术科权威徐金水师傅都凑到一起想办法,用开水烫、黄油抹、剪刀开口……想尽了办法,装进去十几厘米就装不进了。

  这时候,正好有一辆拖车开进来,开到面前突然“哗”一个急刹车,气管放气的声音瞬间触发了庞培华的灵感,为什么不可以用气把这个塑料管吹大?灵光闪现之下,他和徒弟两个都没声张,躲到气磅房去做实验。“其实我心里也没底。我们把一个30米长的塑料皮管一头套在气阀门上,一头套在弯扶手的顶端,下面用布塞住,用脚踩牢。”

  一开闸,气“哗”就来了,皮管瞬间粗了一点,1.2米的管子“刷”就套进去了。阀门一关,皮管紧紧地套在铁管上,天衣无缝!庞培华立即跑到大车间去汇报,全公司加班加点,六根扶手全部装好已是晚上8点。庞培华一个微小却重要的技术创新,让一次大跨越有惊而无险。

  如今,当年的杭州公交客车厂已然升级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国内新能源客车产业的创新企业,更多“庞培华们”传承着工匠精神,在绵延的杭州公交发展史上书写新的篇章。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