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图文:“小汉口”气势如虹

  • 发布时间:2016-05-04 05:33:28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图为:湖北业茂再生资源公司汽车轮毂生产线

  图为:东风汽车公司老河口东风创普专用汽车公司专用汽车生产线

  图为:湖北楚凯冶金公司2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循环综合利用生产线泽森电子科技公司高频变压器生产线

  图为:威华包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BHS全自动瓦楞纸板生产线

  丹河谷组群发展,“省级战略”谋划新篇。

  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经济”风帆正劲。

  生态长廊引丹渠,“美丽家园”山清水秀。

  烂漫五月桃李香,激情汉江商潮涌动。

  行走在有“小汉口”美誉的老河口市,大转型、大突破、大跨越的热潮扑面而来,激情创业、提升跨越、推进老河口科学发展的火热场景催人振奋、激荡人心。

  2015年,国务院“免督查”殊荣授予老河口市,并有相应激励措施,在全省县市区中仅此一家。经济新常态下,版图小市的老河口,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有何新亮点、新作为?面对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怎样崛起?

  谋篇布局:打造千亿级工业强市 产业项目夯实经济底盘

  面临供给侧改革、“双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契机,老河口市抓紧机遇,深入推进“133”工程,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月底,在该市多个工业园区,一批新开工项目逆势快进:投资21亿元的金赞阳50万吨再生纸项目,再生纸厂房、货物堆场、路网基础加紧建设;投资21亿元的中国(中部)橡胶资源产业园项目,1.5万平方米的厂房主体竣工,办公楼、研发中心正紧张施工;投资10亿元的华中油牡丹产业园油用牡丹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已栽植近万亩……

  一组数据惹眼:去年新签约项目176个,合同投资额425.9亿元,新注册项目131个,新开工项目135个;竣工投产项目128个,重点推进项目156个。

  2月26日,老河口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31.95亿元的19个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127.3亿元的10个项目集中签约。

  项目总量的逆势突围,是老河口科学招商、贴心服务和环境吸引换来的。举全市之力大手笔、高标准建设的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一区六园”平台,目前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59家,园区在建项目10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50亿元,形成了“一线串珠、功能分区、设施完善、一区多园、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摘得两张国家级和一张省级生态“绿”牌——“全国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6个特色园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农产品(粮油)加工园被评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稳健,奠定百亿产业坚实基础。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推动雪飞、威华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新引进了泽森智能机器人、启悦电子等5个新兴产业项目,湖北能源集团老河口电厂项目有序推进。去年该市再生资源产业完成产值39.2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2%。

  实施创新工程,助推产业升级。对被认定和复审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10万元;对被认定为省级研发中心或检验检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的,给予2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的项目,奖励50万元。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拥有省级著名商标16件,省级名牌10个。

  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纺织服装鞋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突围:推进供给侧改革 勾勒经济腾飞之势

  “现在的生产效率是原设备的3倍。”近日,老河口市高升纺织公司生产车间,从英国引进的清梳联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董事长周高生笑言,“1000万科技投入花的值!”

  转型跨越怎么“转”,怎么“越”,老河口作出了智慧的选择。“在产业集聚中要效益,在科技升级中提后劲,实现县域经济‘撑杆跳’。”

  提高产品有效供给。今年初,泽森电子保洁机器人一经问世,就拿到了30多万台的订单,产值近3亿元。预计到2017年,可实现销售50万台,实现产值近5亿元。

  去存量轻装上阵,落后产能“接骨重生”。淘汰城南17家落后化工企业,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砖厂27家、非金属小矿山2家、高污染高能耗高危企业9家,推动工业节能减排。金赞阳纸业、生龙机械等企业在退城入园中改造升级。5年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98.9万吨,涉及建材、水泥、铅酸蓄电池等行业,每年减少COD排放量300吨、二氧化硫600吨、氮氧化物300万吨。“十二五”期间,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每年同比下降约8%,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每年同比下降6%以上,处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全省一流水平。

  湖北业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入900万元,对铸造生产线改造升级,以往需要人工进行配比的铸造用黏土砂,现在全部由机器来完成。“全部改造后,一年能少支出300多万元,生产效率提高1.5倍。”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凯介绍。

  今年2月,该市财政拿出1.6亿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等给予奖补。市场主体数量达38123家,比2010年净增27371家。自主取得科技成果7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项。

  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千亿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引导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4.5亿元,年均增长26%,占该市GDP的比重达到11.8%。

  发力推进:进企解难增信心 提质增效释产能

  连日来,老河口双华数控组合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机器轰鸣,火星四溅,一组组零配件被打磨。

  然而在去年4月,这家公司却因流动资金枯竭艰难挣扎。

  在选派的机关干部余刚的引荐下,企业得到老河口市财扶担保公司在贷款银行的担保,拿到200万元过桥资金。

  成功地为生产企业解决难题,这只是老河口市政府转变职能、优化对企服务的一个缩影。

  2015年,老河口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解难题增信心”活动,选派7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17名党外代表,入驻140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为期9个月的专项服务活动。连续3年选派各局委办“一把手”进企业,担任服务秘书;实行市“四大家”负责人包保重点项目和周六项目日制度,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制度、金融、人才、创新、扩产释能、项目、环境等方面助推产业升级。

  出台金融工程实施意见,实现了由间接融资独轮行走,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等多轮驱动的华丽转变。年融资近40亿元,同比增长34%;在全省首发4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和8亿元城投债,实现直接融资的历史性突破;在全省率先推行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一个个“率先”印证的正是老河口改革创新的力度和强度,激发出“小汉口”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让政府“瘦身”,一场效能革命悄然展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监管清单管理制度,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三个一”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委员会、综合执法委员会,全面推进简政放权。与此同时,实施“区镇合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智慧城市。

  招贤纳士,打造人才洼地。实施“小汉口”计划,对企业引进的享受省级以上津贴的科研人员,每年给予2.4万元的工作和安家补助,连续发放5年;对企业引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发放6万元补助,并提供公租房等。

  风起云涌气势虹,老河口转型战犹酣。经济发展大潮势不可挡,奔涌向前……

  实力老河口

  ——经济发展稳中精进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1.3亿元,增长9.4%,人均达60092元;规模工业总产值63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3亿元,增长12.4%;地方财政总收入31.16亿元,占GDP比重的10.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8.6亿元,增长36.2%。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丹河谷生态经济发展试验区成功纳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老谷丹城市组群协同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河谷大桥、环梨花湖旅游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陈埠码头、城南中心客运站进展顺利,梨花大道、光化大道等新区市政骨干道路贯通成网;新一中即将投入使用,新一医院、市民之家即将开工;全面启动“引水润城”、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工程,“东工西居”城市新格局基本形成。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去年全年粮食总产7.66亿斤,实现“十二连增”,水果、水产品、水生态、有机蔬菜“三水一菜”注册商标16个,发展农业合作社485家、家庭农场162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1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414.73%;“村村通客车”被列为全省试点,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改革创新再添活力

  启动“三张清单”、“三个一”改革,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理顺广电政事企分离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清理财政收支挂钩事项;在全省率先推行PPP模式;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去年全年融资近40亿元,在全省率先发行4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和8亿元城投债。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启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动7900多贫困人口脱贫;“五险”参保达42.9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100%;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和企业用工微信平台,城镇新增就业111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6%;建成16个“绿色示范村”、23个“美丽乡村”,人均公共绿地9.4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0.3%。

  活力老河口

  绿色发展:厚植发展新优势

  坚持绿色发展,完善产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供销电子商务示范县、中国有机谷板块建设核心区等称号,形成了“绿满全域、设施提级、产业兴旺”的新格局。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绿色崛起引擎。在推进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推动雪飞、威华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关停并转20多家化工企业,新引进泽森智能机器人等5个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到“十三五”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抢抓中国供销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契机,加快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构建现代商贸新格局。借助中国有机谷板块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进水果、水产品、水生态、有机蔬菜特色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强市、特色农业大市。加快推进“百里生态丹渠”、万亩油牡丹等景点建设,打响“水乡花都”生态旅游品牌。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打造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滨水新城。今年,老河口市继续实施“五城同创”、“引水润城”工程,启动护城河修复、城市彩绘等项目,建设大明湖、梨花湖等公园,打造水乡园林。坚持繁荣新城、疏解老城同步发力,优化产业、商贸、学校等要素布局,引导城市组团发展。

  金融工程:输造“经济血液”

  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PPP模式,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2015年融资近40亿元,同比增长34%;新增贷款达20亿元,同比增长 56.25%,经营性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92.12%。

  在全省率先推进PPP模式,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及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包含22个项目,总投资190.74亿元的项目库;总投资21亿元的6个存量项目已实现PPP模式转化,签订了总投资64.24亿元的PPP合作协议。

  在全省率先成功发行8亿元7年期城投债;鼓励支持企业运用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集合债等多样化的债券品种,扩大融资规模,在全省率先发行4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

  财政出资1.8亿元,与民生、建设、邮储、工商等银行合作,分别建立了中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助保贷、支农支小、政银企合作和产业扶持等5支基金,发挥撬动作用,扩大贷款规模。7家企业在四板成功挂牌,实现了直接融资的历史性突破。

  智慧城市: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2014年1月,老河口市政府与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签订了《智慧老河口建设合作协议》,启动了“智慧老河口”建设。该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其一期工程现已整合了湖北阳光信访系统、襄阳社管系统以及老河口市自主研发的智慧社区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智慧城管、便民服务、119火警、8712345政府热线等平台系统。

  去年5月28日,老河口市智慧城市指挥平台投入试运行。老河口成为湖北省首个开通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县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确定为全国首个县级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市,被住建部、科技部列入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

  在平台公共数据中心,汇集了老河口全市1032平方公里电子地图和影像图,18平方公里三维实景、15平方公里市政道路街景和100多公里地下管网图,以及规划、应急、房屋等专题空间数据,并以时空标识为纽带,融合统计、气象、公安、民政、卫生等众多部门的文本、图像、视频等信息。

  依托智慧城市系统,老河口市初步建立了政务、产业和民生三大应用体系,市民下载终端即可进行衣食住行、智慧农业、个人定位等应用。

  策划 冯 雨撰文 王双全 刘 兵 赵 胜 刘 涛摄影 丁建辉 李 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