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筚路蓝缕谱华章 改革创新再起航
- 发布时间:2016-05-04 05:33:27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图为:俯览宜城
图为:总投产30亿元、一年建成投产的粤宜高科LCD背光模板、液晶显示器生产线
图为:生产光学镜头和锂电池的锦翔光电生产车间
图为:燕京啤酒听装啤酒生产线
图为:两年做成百亿产业的水晶制造业
图为:修缮一新的张自忠殉国处纪念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地
图为:鲤鱼湖畔
2600多年前,这里曾是楚国都城,先贤从此地出发,“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最终成就了“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业。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
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滔滔洪流中,宜城扬帆逐浪再次起航,勇立潮头争当先锋,闯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工业强势突破 三产竞相发展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但是我们聚集了58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迅猛提升。”宜城市委书记李诗的话掷地有声。
诚如李诗所说,近年来,宜城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争取新作为,高举工业大旗,强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工业经济提质增速,引领三次产业竞相发展。
加法一:扩大总量,全心全意培育企业成长。整合经信、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合署办公,着力推进“企业成长工程”,实施“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制定企业梯次培育规划,建立企业成长档案,健全“一企一册”帮扶机制,盯紧项目抓进规、盯紧苗子抓成长、盯紧骨干企业抓培育、盯紧龙头抓壮大,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做实企业培育成长工作。“十二五”末,宜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7家,比“十一五”末净增加8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26家,比“十一五”末净增90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襄大农牧产值突破136亿元,成功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加法二:提升增量,不遗余力助推企业扩改。始终把项目作为发展载体,坚持招商外延拓展与企业技术改造内涵挖潜并重,持之以恒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激活了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湖北嘉施利肥业通过两年的扩改升级,上游延伸年产20万吨的复合肥和余热发电,下游加长了年产30万吨的复合肥和40万吨的硫基缓控释肥,产能突破20亿元。共同药业落户五年,每年都有技术改造项目,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甾体激素生产企业,原料药及中间体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月销量65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宜城市实施技术改造企业60多家,改扩建项目1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80多亿元。每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左右,新进规企业年新增产值40亿元以上,占规模工业年新增产值总量的60%。
减法一:盘活存量,全力以赴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打通市“四大家”负责人分工,全部进镇(办、区)管片、驻点、包企业、包项目。2014年以来,针对濒临破产企业成立帮扶生产领导小组,按照“三个一”(即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专班)方式实时跟进,因企施策,分类帮扶。湖北金源由襄大收购后,投资近3亿元进行了全面改造,合成氨产量达20万吨,年提高产能70%,降低能耗30%,新增产值过10亿元;富地丰田由普星特化工兼并,新组建的化学试剂厂硫酸试剂产量可翻两番,并增加了3个试剂产品,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
减法二:简政放权,孜孜以求为企业松绑减负。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宜城市大力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将21个单位的128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行政审批项目由213项精简为185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并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70%的审批事项下放到乡镇和村(社区),让70%的群众能在家门口就近办理相关事项;全力推进“三证合一”改革。改革后,工业项目落户设立阶段的审批由原来的6天缩减到1天,工业项目建设的审批由原来8天缩短到2天;竣工验收阶段由6天缩减为2天。新机制运行以来,共受理证照9583件全部办结,极大方便了百姓,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
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特色产业化竞相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2家,实现产值35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6%。培植出现代农业企业37家和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家。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培育家庭农场82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548家、“三品一标”产品48个。西瓜、皮蛋、板鸭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地制宜,按照“一镇一品”的发展思路,镇镇抓项目、镇镇树特色,诞生了畜牧、水产、蔬菜等多个高产农业示范区,培育出湖北生猪养殖第一大镇刘猴镇、沃尔玛蔬菜直采基地孔湾镇等一批特色产业镇。
工业经济的崛起为服务业发展聚集人气。2015年该市新登记商贸流通市场主体达5000户,农村物流“交(通)邮(政)合作”模式得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推广;武商、肯德基、屈臣氏等知名品牌商贸企业入驻宜城;新引进的电子商务公司240家,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
招商创新发力 培优市场主体
穿梭在35平方公里的宜城市经济开发区内,农产品加工、机械电子、水晶制造等三个特色“区中园”已初具规模,并打造了襄阳市级农产品(肉制品)特色产业园,园区的聚集效应日益凸显。成功引进燕京啤酒、金锣集团、浙江银轮、上海大山合、浙江吉利、深圳粤创集团等100余个国内知名企业坐落其中,吸纳资金300余亿元,2015年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已达365亿元。同时,以华光水晶产业园、开发区水晶产业城为依托的水晶产业集群开始发力,吸引各类水晶生产企业近1000家,拥有生产设备11000余台,形成产能近百亿元,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晶制造基地。
这些名优企业扎堆落户宜城,除了看重宜城市委、市政府搭建的宽阔投资平台和优质的服务环境,更得益于该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创新发力。
管理方式创新。推出了招商引资差异化管理方式,将镇(办、区)、市直部门及驻宜单位划分为7个赛区,每年列出招商项目清单,按照工作路径图、时间表进行倒计时式管理,层层传递压力,一月一过堂,一季一排名。
招商方式创新。突出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天琦工业城筑巢引凤,引进川琦服饰、奥尔电梯、精工科技等多个项目入驻;银轮机械吸纳关联企业相继落户配套,成为中部地区冷却模块制造中心。突出专班招商,成立了5个招商分局,组建了14个招商工作专班,实行一个专班明确一名市领导、建一个项目库、带一张招商地图、编印一份招商手册,瞄准重点对象,精准招商。
招商服务创新。组建项目服务办公室,加大跟踪协调力度,对签约项目、在建项目、技改项目均制定详细落实计划。实行市领导包保、责任单位落实、项目秘书贴身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受益。“十二五”期间,新进规模的80个企业全部为定向招商项目,释放产能过200亿元,特别是投资170亿元的华电火电、投资30亿元的粤宜高科、投资30亿元的吉利农机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新加坡中小企业工业园、投资16亿元的华润风电、投资10亿元的金锣熟食等优质项目落户宜城,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改革释放红利 增强发展活力
宜城,改革创新潮起云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紧张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进行得如火如荼、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结审批事项、“先诊疗后付费”使8万群众受益……53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近几年,宜城把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着力培育新动力,营造新优势。先后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市,荣获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只有以改革为抓手,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县市这个层面,改革工作搞得怎么样,必须靠发展来检验,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得实惠。”李诗在向省委汇报宜城落实中央、省改革工作情况时,发自肺腑地分享了改革感悟和经验。
改革是场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核心在责任担当。宜城市委、市政府压实主体责任,与60个有改革任务的单位签订了责任状。把53项改革任务全部包保给32名市“四大家”负责人。牵头单位与相关单位签订责任状,并把责任包保和落实情况在媒体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责任层层传导,压紧压实,不留盲区。
创新是改革获胜第一动力。宜城市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个试点”机遇,在实践中找思路、创新路。在新型城镇化试点上,以推行居住证制度为抓手,建立政府、企业、农民合理分摊的农民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上,在不同类型的8个村先行试点探索出7项制度和办法,走在全国前列。紧抓改革重点。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襄阳各县市颁发第一本“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建立了“三个一”行政管理新体制,精简审批事项185项,将130项公共服务审批事项下放到基层。合力破解难点。建立“马上办、帮您办、我来办、上门办”工作机制,所有涉企办证事项全部由行政审批局实行“直办、代办和帮办”。为重大项目配备秘书,全程为企业提供服务,成为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和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凝聚各方合力助推改革成功。宜城市在制定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案时紧贴地气,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受到群众认可,国土资源部一次性通过,全国仅此一家。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入手,针对医疗资源紧缺问题,组建医疗集团,构建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创新“先诊疗后付费”模式,8万多群众从中获益,分级诊疗经验在全省推广。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创建“交邮合作”模式,得到交通部推广。
建章立制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宜城市建立了领导、督察、奖惩、容错四大机制。市委书记担当组长,亲力亲为参与改革。对每项改革工作挂图作战,督办检查,严厉追责。把改革工作纳入实绩考核范围,奖惩兑现到位。鼓励改革创新,对干部出现的轻微失误免责,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宜城名片
楚国鼎盛时期的都城
辞赋文学鼻祖宋玉的家乡
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
主要国家级荣誉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新型城镇化中国示范城市
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全国科普示范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五大产业集群
农产品深加工
精细化工
机械电子
新能源新材料
水晶制造
2016年“221”
奋斗目标
“2”
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个“宜城样板”
“2”
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
“1”
争当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策 划 李 云撰 文 何维国 汤伟峰 赵玉菡摄 影 曾 斗 黎发建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