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向高铁学什么
- 发布时间:2016-05-03 06:29:56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眼
□本报记者 张岚
IT产业跟高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乍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人却认为,在中国的产业语境下,两者十分相似。“都是原有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但又很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4月26日,HPE(中国惠普公司企业业务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西区总经理黄辉华在成都出席活动时表示,如果目标是10的话,“从0开始”和“从5起步”,孰快孰慢是一目了然的。但紧迫的市场需求,不可能等待IT从0开始。因此,IT产业最应该像高铁学习的,是从国际合作中,提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黄辉华的表态,与其所在企业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有关。5月起,他名片上的职务已更新为紫光华山科技有限公司西区总经理。
去年5月,新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惠普公司,与紫光集团达成协议,后者收购中国惠普公司旗下“新华三”51%的股权。随后,惠普将HPE的服务器、存储产品等主要业务整体注入新成立的紫光华山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紫光华山与华三通信成为新华三集团的下属公司。
简单来说,通过并购和股权变更,惠普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业务,变成了国资控股。而在去年的同一时期,发生在中国境内的IT国际并购,几乎是近年最多的。
全球服务器市场的“大佬”们,纷纷向中国厂商抛出橄榄枝。其最大的市场背景,无疑是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IT基础架构的“国产化”需求。换句话讲,他们亟须一张新的合格“身份证”,继续参与庞大中国市场的竞争。
既然要实现国产替代,为何还要跟国外厂商合作?在2015年10月的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一位知名国产服务器厂商的四川负责人直言:国产化的前提,是技术的可替代,但显然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一方面“力有不逮”,一方面现实紧迫的市场需求,不可能等你从头开始创新,那么合作便是符合双方需求和利益的选择。
但怎样才能实现技术的“为我所用”,怎样才能像高铁一样,通过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形成一整套自主创新的解决方案?
2004年,铁道部发布“拟采购时速200公里的铁路电动车组,共计200列”的招标公告,包括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在内的国际“大佬”悉数参加竞标。竞标过程中,某“大佬”向中国开出了天价转让费,同时,对标书不响应之处多达50余项。最终,中国市场也未“响应”其竞标。翌年,该“大佬”再度竞标,不仅将技术转让费大大降低,且全盘接受中方的技术转让方案,并开始与中国企业就高铁项目的深度合作。
什么能叫深度合作呢?黄辉华说,面向中国用户的问题,共享国际前沿的技术,最终形成既符合国产化安全要求,又能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化产品。举例来讲,微信拥有7亿用户,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还多,为微信提供相关的IT服务,对任何一个“大佬”来讲都是挑战,而这就是双方可以深度合作、寻求创新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