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十三五”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二

  • 发布时间:2016-04-25 15:30: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为经济迈向“双中高”注入强劲动力

  ——“十三五”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专家表示,城镇化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黄金结合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重要抓手,将催生多重发展势能,为促进经济迈向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新型城镇化是消费需求的“倍增器”,这些数字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经济增长潜力。统计数据表明,过去十年间,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平均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

  统计表明,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73倍,消费支出21392元,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3倍。据测算,如果农民工的消费率达到城镇居民的水平,每年可增加消费规模超过万亿元。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除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设施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投资空间。按照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测算,仅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总量就达到40多万亿。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变革、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分工细化,能扩大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我国还有1.69亿外出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没有完全融入城镇,不解决这些人在城镇的公共服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

  新型城镇化还将有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王军表示,城镇化一方面促进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聚集,为双创提供必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另一方面,也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引导返乡人员围绕龙头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创业。

  浙江的“梦想小镇”由互联网创业企业为重点的互联网村和以培育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天使村组成。开张仅半年时间,就完成投资17亿元,入驻创业项目350多个,集聚创业人才近4000名,成为吸纳双创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区域间城镇化水平趋于缩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还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够高,关键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等问题。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成果落地,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加快推进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明显改善1亿左右居民的居住条件;以绿色智能为方向,推动新型城市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地方财力增长机制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