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用政策“加法”实施障碍“除法” 成都迸发双创活力

  • 发布时间:2016-04-25 10:14:56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成都4月25日电(李杰、刘晴)初夏将至,万物借着细雨蓄积着蓬勃生长的力量。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人们关注到的不仅是她表面上散发着的闲适生活气息,更多被吸引的,是这座城市骨子里蕴含的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

  2015年,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86万户,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9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6545.93亿元,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

  2016年一季度,成都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1426户,同比增长25.4%,新增注册资本1464.99亿元,同比增长81.8%……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成都越发高效、便利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自2015年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以来,成都市出台了覆盖“双创”全链条7大类46条政策。大力支持构建多层次新型孵化载体,激励壮大创新创业主体群体,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深化双创与金融相结合,成都市正用政策环境的“加法”实施着创新障碍的“除法”。

  多措并举,拆掉创新创业的“围墙”

  “去年10月我们入驻菁蓉镇‘三创谷’孵化平台,拿到了几十万的天使投资。菁蓉镇对创业公司前3年房租全免,创客公寓也可以免费住。孵化平台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对我们很有帮助。”李相才是四川文理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已经第二次创业的他正带领创业团队进行智能停车APP的开发。

  为了激活高校的科创资源,成都市探索了“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鼓励在蓉大学建设“创业型大学”,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不论是“菁蓉镇”,还是“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各种孵化器都对大学生张开双臂。“菁蓉镇”不仅为创业者提供免费一年的办公场所,同时还提供一年免费住宿。

  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的彭倍,“下海”创立了四川阿泰因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阿泰因落户天府新区后,获得了为期3年的办公场所免费使用权,“除了硬件支持之外,政府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创业的政策,这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彭倍说。

  早在2014年,成都就出台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蓉十条”,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在编在岗科技人员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不断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打开桎梏。2015年,成都市还专门出台“创业天府”人才住房保障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员工,提供最高可达6年的公共租房,或者给予相应的现金补贴,以更好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住房、社保、医疗、子女就学、家属安置等全方位服务。

  近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出炉,明确提出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岗创业。成都市政府也与四川大学签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到2025年,共同将四川大学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大学,为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支撑。

  留住人才,“海漂”、“北漂”变“蓉漂”

  除了为人熟知的“北漂”“海漂”之外,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愿意走进成都,在这里扎根创业,成为“蓉漂”。

  在美国待了近11年的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博士齐欢 2010年举家回国,2013年,成立了成都青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沿海地区的创业成本比成都高2到3倍!”齐欢说,来到成都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但还好抓住了机会,他用“性价比高”来形容成都的创业环境。2014年齐欢还获得成都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发经费100万元资助。

  来自于甘肃的呼涛,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经在硅谷工作过六个月。呼涛说,他从来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回国后,他在北京创立了“寻球”APP。2015年9月,寻球APP的用户达到了5万人。年底,曾在国外一起踢过球的朋友找到了呼涛,邀请他在成都开拓足球市场。

  从提出邀请到成都公司成立,前后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目前,“寻球”APP在成都发展势头很好,而呼涛也习惯了“北京成都两头跑”的生活。“创新创业街区的氛围非常好,不同的创业团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提供资源。同时街区里也会时不时请来知名的创客,举办沙龙和培训。在这里一定能有更好的发展。”呼涛对创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探索建立了“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联合引才机制,让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政府共同发力,吸引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蓉创业。

  2016年2月,被誉为史上“最给力”人才政策的“成都人才新政十条”推出,宣布将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高级人才,分别给予300万、200万和120万的资金资助;对于国际顶尖人才中荣获诺贝尔奖等世界知名奖项来蓉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对顶尖团队中属于国家(国际)重大战略项目的,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

  ?资金支持,扫除创业拦路虎

  “同样是200万的初始融资,在北上广可能只够支撑2个月,但在成都,可以撑一年。”成都双创小镇“菁蓉镇”负责人介绍到,“这多出来的10个月,可能就是决定一个新兴企业的生死分水岭。”

  随着双创工作的推进,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而其中“菁蓉汇”品牌活动成为了“知本”与“资本”对接的桥梁与平台。截至目前,在100余场的系列活动中,“菁蓉汇”促进了近300家创投机构与6000余家企业及团队对接,参与项目获得意向投资超100亿元,资本市场的“活水”,源源不绝地在成都汇流。

  “创业初期很艰难”,新西软科技有限公司的蒋先勇坦言,“我们有想法有技术,但是没有资金,很多事情都没法变成现实。”所幸,成都专门制定了扶持创业企业的小额贷款政策。此外,成都还设立了“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互联网青年资金”等,全部投在优秀的创业项目中。

  “没有担保的企业,可把项目送到创业园评估,由创业园出面进行担保。”成都市人社局城乡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说,“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最高可贷款10万元。”蒋先勇正是因为这样寻找到了融资渠道,新西软科技有限公司也得以度过“寒冬”。

  2015年,成都市改财政资金传统“拨”的方式为“投、贷、贴”方式,初步构建起“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2016年,成都市金融办将加快推动设立总规模预计超过20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及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搭建资本创富、资本兴蓉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大力发展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探索财政、银行、保险公司分担创业风险机制。

  以政策环境“加法”促双创障碍“除法”,成都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中还提出,将开展海外人才“市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制度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券”升级并扩大补贴范围、简化流程,搭建创新创业众包平台,打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创业的的侧供给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萦绕在成都的每个角落,“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城市品牌日益响亮。2015年2月以来,成都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58亿元,专利申请量77538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近80家,新增孵化面积430万平方米。成都还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城市”,被誉为全国“3+2”创业基地城市,被《财富》杂志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在全球创新创业的热潮下,成都正迸发出新的活力,用不断追求“创新”的基因,带动着“创业”的无限可能。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