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蒜你狠”:赌局背后谁是赢家

  • 发布时间:2016-04-22 08:29:39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调查

  昨天下午,徐州市奎园农贸市场,当天蒜价为每斤8元。卖菜多年的菜贩李守美说,这几天蒜价已经回落,但依然很贵,这样的高价,她从来没见过。正在买菜的奎园小区居民周新侠告诉记者,现在做菜时尽可能少用蒜,过去常吃的大蒜拌鸡蛋这段时间一直没做。

  继2010年发飙后,今年“蒜你狠”再次来袭。“蒜你狠”究竟有多狠?全省多地蒜价均创历史新高——每斤零售超10元,同比涨幅超过150%。

  天灾减产、农副产品周期性魔咒是今年蒜价发威的主要“理由”,然而,记者在全国大蒜重要产区邳州市调查发现,社会资本强势介入炒作也为蒜价火上浇油。市场“赌蒜”风起,投机盛宴过后给未来大蒜行业留下的或许又是一地鸡毛。

  “今年蒜头价格出鬼了”

  20日中午,邳州市碾庄镇。镇上的道路两侧,星星点点布满了蒜业公司。代储、代购、代销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在恒达蒜业公司,一辆山东牌照的卡车停在门前,22吨大蒜正被一袋袋装车。像这样一次要二三十吨的单子,恒达蒜业公司老板徐友继隔三岔五就会碰上。去年以来的这一季大蒜,他已经卖出2000多吨。现在,他每斤大蒜的出手价是5.4元,而在20多天前,当地蒜价更是飙到每斤7.6元。

  大蒜经销商这一环节就是高价位,经层层加价,到了百姓“菜篮子”后自然就更贵了。

  “今年蒜头价格出鬼了。”谈到自己所卖七八十种蔬菜中价格“顶尖”的大蒜,南京小卫街集贸市场摊主张文兵很是困惑。在3月份卖过10元一斤“天价”后,昨天仍卖9.5元。相隔三四十米的金鑫仁平价店在蒜头价格上也难以惠民,当天售价为9.8元。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按规定,由物价部门挂牌的平价店应有至少15种蔬菜价格低于市场零售均价15%,但今年以来大蒜不在其中。

  “再撑一个月就多赚100万”

  货紧价扬是规律。在苏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周敏芳看来,今年蒜价涨势汹汹,最主要原因是产量下降,2014年全国产量下降约8%-10%,2015年底和今年初的大雪寒潮又加剧了今年大蒜减产的预期。不过,她也提醒,投机性炒作放大了“货紧”效应,加剧了蒜价波动。

  “价格都是炒起来的。”徐友继直言,有钱人大炒,小户就小炒。当然,这不是一户或者两户能做到的,要很多人一起炒。大家都去抢,再把货存一存,价格就炒上来了。

  邳州每年超九成的原皮蒜都在黄滩桥大蒜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占地100亩的中心里现在还没啥人气,正在等待着下月中旬即将到来的新蒜上市。该中心负责人高修年同样认为,炒作是今年蒜价暴涨的重要原因。

  “上百万的资金不算啥,上千万都是小户,很多人都是上亿元砸进来。”高修年告诉记者,那些“大佬们”很善于“借题发挥”,利用信息引导市场预期。比如今年遇到倒春寒天气,一些地方的早熟蒜受波及,虽然影响有限,但他们通过释放减产甚至绝产信号,借题炒作,推波助澜。

  据大蒜价格网统计,今年江苏大蒜种植面积约105万亩,在全国仅次于山东的290万亩、河南的115万亩。邳州大蒜年产量占江苏近五成,在45万吨到60万吨,库存能力20多万吨。但相比山东金乡一带,很多邳州蒜商只是跟随这股炒风“喝了口汤”。

  去年大蒜刚上市收购时,邳州老吕蒜业公司的老板吕继发就陆续卖给客户6000吨货。当时他看行情不错,就在冷库里囤了500吨。年前,他觉得时机已到,终于出手。谁曾想,后来价格一直涨,他至今都很后悔,“要是再撑一个月,我能多赚一百万。”

  眼下,吕继发准备将来再“赌”一把。他指着冷库旁边的大棚说,他正在新建两个总共近600平方米的冷库,7月份就能用,库存能力增加1000吨。

  大蒜“赌局”难有真正赢家

  随着新蒜即将上市,蒜价回落已成必然。盘点这一轮“蒜你狠”,呼风唤雨并赚得盆满钵溢的炒家似乎是最大的赢家,但从更长时间周期审视,蒜价潮涨潮落,真正精准把握价格走势的弄潮儿又有几人?看见今年赚钱炒家的笑,可别忘记几年前因“赌蒜”失败而上吊自杀者的惨。

  “今年我们这里赚个百把万的不稀罕。”不过,吕继发话锋一转,“往年赔百把万的也不稀罕。”他形容说,这就像赌博,押宝押对了,你就赚大发了,不然就赔得找不到家。他前些年曾囤蒜几百吨,收时每斤1.3元,后来一路掉价,卖出时还不到1毛钱。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赌蒜”人甚至和这个产业本来毫无关联,完全带着投机心态而来,不论赚或赔,都拍屁股走人,而过度炒作对大蒜产业的负面影响却要由种植一线的蒜农买单。

  对于蒜农来说,此轮价格上涨并没有让他们太多受益。邳州生墩村蒜农荐秀銮告诉记者,她家4亩地,去年那一季亩产两千来斤,收购价是3.1元,不算自家人收蒜的人工成本,每亩地能赚两千来块。“这算好的了,之前一年是1块多卖的,也就是刚保本。”荐秀銮亲眼见过,有些年不景气,一些大户把大蒜一车车地扔掉。

  卓创资讯大蒜分析师崔晓娜表示,大蒜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偏低,加上多数蒜农不具备冷库储存的条件,单打独斗的蒜农自然缺乏价格话语权。蒜农普遍在收完蒜后就很快出手,后续的价格上涨和他们没有多少关系。而在蒜商手里,冷库保存可达两年,具有“伺机出手”的时间优势。

  高修年担心,今年“蒜你狠”重演后,跟风种植者不在少数,未来一旦供大于求,很可能又招来大跌。这时,权威市场信息对于研判行业形势就显得格外重要。采访中记者却发现,虽然大蒜刚性需求的信息基本透明,但供应端信息却相当模糊。不少接受采访的蒜商和蒜农甚至向记者打探信息,有的还翻看起记者的笔记。

  政府或行业协会在提供权威信息方面理应有更大作为,但现实却很“骨感”。邳州市农委园艺科科长鲁守强介绍,他们只管生产管理等技术问题,从没发布过市场行情信息,也不好提供种植引导。至于经销商囤蒜炒作,政府也不好行政干预。“我们也不愿‘手’伸得太长,还是由市场行情决定吧。”

  “资本的逐利性,让它们始终在寻找合适的猎物。今年的大蒜以及目前建筑市场上迄今涨幅超八成的螺纹钢等大宗商品,背后无一不是资本的推手。不过,对‘望天收’的农产品来说,投机资本快进快出对行业造成的长远危害更甚。”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阎志强建议,农户的分散种植需要向集约经营转变,而政府有关部门则要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尤其对造谣炒作者不能失声无为。 本报记者 吉强 王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