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劳动力“逃离”城市背后的城乡互动逻辑

  • 发布时间:2016-04-22 02:31:3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宏观视野

  文·吴恩远

  2016年的春天,中国一线城市里悄然上演一股“返乡潮”,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想要离开曾经梦想的大城市,和“伪幸福”说再见。这种“返乡潮”说明了中国的乡村社会并没有完全失去活力和吸引力。它不仅没有走向“终结”,而且还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焕发着一种新的生机。就像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在乡村的异军突起一样,这里为返回乡村的城市务工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以及创业机会,特别是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里。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最为重要的硬性制度保障就是,中国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实行并坚持下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集体所有的土地关系。这在一定意义上确保了一大批从农村土地中流动出来的劳动力,在遭遇到城市经济发展瓶颈之时,可以适时地返回自己的家园故土,依赖承包的土地经营生计。

  今天,中国从南到北的乡村电商之所以可以这样迅猛地发展起来,与那些握在自己手中的土地以及相对便宜的在家用工的劳动力有关。这使得从城市当中因为各种原因而返回到乡村里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能够很快地进入到一种新的就业或创业的轨道中来。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土地制度的优势所在,没有了这份优势,任何的发展机遇都只可能是纸上谈兵,无以成为现实。

  “返乡潮”所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各种服务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当农业的日平均收入远远低于城市的日平均收入之时,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作为一种廉价且可以随时获得的劳动力,必然会呈现一种井喷式的供给态势。反过来,如果从城市获得的日平均收入,除去诸项在城市中多出来的花费,剩下来的还不及在乡村里的日平均收入之时,城市的“返乡潮”也就必然会来临,且愈演愈烈。由农村流入城市的劳动力不再可能会保持一种永久性、稳定的廉价劳动力的形象,他们的价格只能是不断攀升,直到使得雇佣方无法承受为止。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强调市场主导的城市社会中,大家所认可的趋向于一种公平合理价格的必然走势。这种走势实际上也在呼唤着或者倒逼着城市居民以及企事业单位自我服务的自觉意识。

  尽管整个中国社会和文化都处在一个发展的转型期,尽管城市化率已经引人注目地超过了一半中国人口的大关,但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结构依旧没有真正翻转过来。很显然,由于土地还在来到城市打工的千千万万农民手中,他们还会不时地返回家乡,去照料自己的土地和家人,又在农闲之时跑到城市里谋得一份工作以补贴家用,使全家乃至家族的生活有所改善和保障。这一传统必然会成为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期的一种长久存在的景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在一个日趋市场化的社会之中,就业市场的波动才是一种常态,“返乡潮”的高低变化只是一年之中某个阶段的暂时性表现。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同区域之间职场的流动,从来都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的具体体现,而非所谓逃离“伪幸福”那样笼统的概括或者“吐槽”所能真正表达的。换言之,劳动力对城市的“逃离”,其背后必然有某种更为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就业形态来临的前奏,既不能予以小视,也无需过度恐慌。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