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博弈:主要产油国会战多哈
- 发布时间:2016-04-15 07:2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呈过山车走势,年初快速下跌至每桶27美元的近13年低点,之后又经历数波反弹夺回40美元这一重要心理关口。17日,世界主要产油国代表将汇聚多哈,就冻结原油产量确保价格稳定问题举行协商。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能否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达成一致?哪些国家将加入“冻产”联盟,哪些国家会继续“单飞”?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决定国际油价今年后半程的走势——
连横之谋姗姗来迟
推动全球主要产油国尽快在原油产量上达成一致,很多石油生产国早就打过类似的盘算,只可惜各方立场难以协调,很长时间以来无法真正实现。直到今年2月,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达成协议,宣布将产量冻结在1月份的水平之上,其他产油国见此才纷纷跟进,表示愿意协同“作战”,共同维持国际原油价格的稳定。定于17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主要产油国峰会,将成为考验各国共同冻产保价的试金石。
早在2015年1月,欧佩克成员国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曾先后出访伊朗、沙特、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期待与这些国家就确保国际油价稳定达成共识。马杜罗和欧佩克一些成员国提出的口号是“减产保价”,即通过减少原油供应的手段来支撑持续下滑的油价。而且,马杜罗的视野已放宽到欧佩克之外的产油国,他希望在欧佩克成员国之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可以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尽早推动各方就减产保价问题达成共识。
当时,全球原油市场正在为刚刚过去的2014年“默哀”,纽约市场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全年累计跌幅达46%,伦敦北海布伦特油价累计跌幅达到48%,双双创出6年来最大年度跌幅。悲观情绪主宰了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预期一路看跌,华尔街主要投行也是集体唱空。
对于马杜罗的提议,尚未解除制裁的伊朗、对美国页岩油耿耿于怀的沙特,以及陷入经济困境的俄罗斯,都表现出赞许的姿态,但没有一个产油国愿意带头减产保价,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能协作而贸然单方面减产,只会将市场份额让给竞争对手。
这些国家的担心并非庸人自扰,一是历史上沙特就曾净经历过这样的教训,二是从当时的全球供给状况看,中东、俄罗斯、北美三大产油地区都在增产,主要产油国希望通过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价格上的损失。有评论说,全球主要产油国已经进退维谷,一边担心所谓的“需求峰值论”将代替“产能峰值论”,成为主导原油市场情绪、令油价难以翻身的魔咒,一边还要为市场份额而战,确保自己在低价环境中不被淘汰出局。
就这样耗了一年多,主要产油国并未共同坐在谈判桌前。整个2015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美元币值坚挺、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的作用下震荡走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大约下跌了35%,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跌去超过30%。
进入2016年,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这一重要心理关口,随后出现数波反弹,市场上多空双方围绕30美元、35美元、40美元等主要支撑位反复搏杀,而全球主要产油国联合行动确保价格的呼声再度泛起。这次,提议者不再以“减产保价”作为口号,而是退了一步,妥协地喊出了“冻产保价”。所谓“冻产”,就是各国同意冻结产量不再增产,以此减少全球供大于求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1月31日马杜罗曾爆料“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正在接近达成一项协议”,沙特方面也有消息显示该国愿意配合减产。沙特当地电视台当日曾援引匿名沙特消息来源称,该国希望与其他产油国合作以支撑油价。
终于,2月16日,俄罗斯、沙特、委内瑞拉和卡塔尔就冻结石油产量达成共识,同意将石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的水平,并寻求更多的产油国参与到产量冻结中。
于是,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一起协商产量问题的能源会议被提到日程上来。由于各方立场不一且无法协调开会日期,这次大会由预计中的3月底拖到了本月中旬。
据报道,拉丁美洲主要产油国代表当地时间8日在厄瓜多尔基多市举行会谈,就17日举行的“冻产”大会协调立场。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以及厄瓜多尔的代表在会议上均表达了维护全球原油市场稳定的意愿,他们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需要进行合作,稳定原油市场,推动价格朝着对生产国和消费国“双赢”的方向前进。
有分析指出,在伊朗不参加“冻产”协定的前提下,其他主要国家达成一致,也有助于当前国际油价保持稳定态势,不会如年初一样暴跌探底。若各方无法达成妥协,将扑灭原油市场上刚刚聚集起来的乐观情绪,近期持续上涨的油价有可能掉头下行。还有分析指出,本次会议结束后,市场将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基本面之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原油需求偏弱、商业库存居高不下等利空因素将令油价承压。
沙特伊朗上演“对手戏”
作为欧佩克中的两巨头,沙特和伊朗在原油产量和价格上的看法南辕北辙,而今年以来两个国家之间的口角与争锋,更是成为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重要因素。对手戏应该互为映衬,偏偏沙特和伊朗都不想为对方“补台”。刚一开年,沙特和伊朗两国就呈剑拔弩张之势,骤然紧张的双边关系短时间内推升了油价,但并未改变全球能源的供需格局。
沙特内政部1月2日宣布处决了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据报道,被处决者中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尼姆尔。2日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打砸使馆门窗并纵火焚烧使馆部分楼体。伊朗总统鲁哈尼3日谴责伊朗抗议者焚烧沙特大使馆的行为,表示伊朗当局将保障外国使领馆安全。
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在3日晚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伊朗政府不仅不为沙特驻伊朗使领馆安全采取保护措施,反而为冲击、打砸和焚烧沙特使领馆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为此,沙特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他还表示,沙特将采取一切手段回击伊朗的威胁。
对于中东局势走向,国际社会予以密切关注并劝导双方冷静。最终,双方的外交争执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有所缓和,但两国在原油生产的问题上仍难达成一致。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下行趋势延续到2015年,当时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海湾地区欧佩克国家还是“铁板一块”,它们认为石油价格暴跌应归咎于投机行为和欧佩克以外的产油国,即便非欧佩克成员国家削减石油产量,欧佩克也不会减产。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在四年一度的阿拉伯能源会议上表示,欧佩克曾试图恢复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但因欧佩克组织以外的主要产油国不予配合,加之错误信息的传播和贪婪的投机行为,全球油价大幅下跌。纳伊米还曾说过,“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或者60美元,都没什么相干”。
实际上,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10美元以下,而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平均每桶50美元至80美元。沙特实际上希望借助低油价,通过价格优势保卫自己的石油出口市场,打压以页岩油为代表的非传统型原油开发和生产,最终把大部分这些非传统型原油生产从市场中挤出去。
但伊朗官方对此作出严厉批评,指责沙特主导欧佩克对油价下挫听之任之,是严重的战略误判,若再不及时采取行动,所有产油国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等到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了历史性的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协议,2016年1月16日该协议正式生效,禁锢已久的伊朗石油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向国际市场,成为推动油价继续下行的重要因素。
这个时候,沙特扛不住低油价的冲击了。统计显示,因石油收入锐减,2015年沙特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980亿美元,2016年财政赤字估计仍将高达870亿美元。今年,国际评级机构也纷纷出手,下调了沙特的主权信用评级,惠誉在12日将沙特长期信用评级由“AA”降到了“AA-”。此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IMF),去年沙特经济增速为3.4%,今年将大幅放缓至1.2%。虽然沙特在油价高企时期积攒了巨额外汇储备,但IMF估算,如果不改变现行经济政策,沙特将在5年内宣告破产。
沙特开始痛定思痛,也有意联合所有产油国共同维护价格稳定。但此时此刻的伊朗今非昔比。
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约占全球储量10%,仅次于沙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球储量15%,仅次于俄罗斯。伊朗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石油出口约占该国外汇收入的85%左右。受西方制裁影响,伊朗日均出口原油被限制在120万桶。统计显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1月16日正式执行以来,该国原油出口量翻了一番,日均超过200万桶。伊朗官方此前表示,伊朗要将该国的原油产量提高到制裁以前日均400万桶的水平后,才会冻结石油产量。
这样的表态令沙特不满。4月1日,沙特再次发难。外电援引沙特副王储本·萨尔曼在曼利雅得接受采访时的话说,只有包括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及其他欧佩克成员国在内的所有主要产油国都决定冻产,沙特才会加入这一协议,假如任何产油国决定提高产量,沙特也将增产。
伊朗方面随后进行了回应。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3日表示,伊朗将继续提高自己的原油产量,直到恢复至制裁之前的水平。伊朗沙纳通讯社称,赞加内认为,冻产对伊朗而言是“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过,赞加内对此前沙特、俄罗斯等四国达成的初步冻产协议表示欢迎,同时表示如果有时间,将参加17日的产油国冻产会议。
尽管伊朗最终的决定仍是疑问,但科威特官员5日指出,即使伊朗不加入,主要产油国也可以就冻结产能达成协议。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指出,冻结石油产量是产油国之间达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决议。但之前市场也预期这几个产油国的产能不会再有大幅提升,有望大幅提高产量的是伊朗。该机构也在观察这些产油国是否会采取包括减产在内的进一步举措。不过,比罗尔指出,如果减产促使油价反弹,也会促使美国等国的高成本产油国加大产量。
“单干户”俄罗斯有意抱团
原油日产量接近1100万桶的俄罗斯,无疑是本次产油国“冻产”大会的主角之一。在未与欧佩克达成共识之前,增产再增产,俄罗斯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抵御油价重挫造成的冲击。若本次大会各方能够形成共识,油价有望保持在每桶40至50美元区间甚至再上跳一线,应是俄罗斯比较满意的结果。
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2月22日表示,欧佩克愿意与其他产油国合作稳定油价。巴德里在休斯敦举行的IHS剑桥能源周会议上说,之前多年的高油价导致了现在的高供应,如今所有产油国都在承受低油价之苦,欧佩克愿意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合作解决油价暴跌问题,相信可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这番讲话显然是说给俄罗斯听的。
本轮国际油价暴跌以来,欧佩克一直不愿单独减产或者“冻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担心俄罗斯乘机抢占市场份额。在欧佩克成员国看来,唯有与之合作达成有约束力的合作方案,才能在不失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推动价格稳步回升。其实,这也是俄罗斯的迫切意愿。
过去15个月,国际原油价格累计下跌70%以上,再加上西方对俄罗斯制裁,造成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经济陷入负增长。俄罗斯国家统计局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了3.7%,为80.4125万亿卢布(约合1.1万亿美元)。另据俄罗斯财政部数据,2015年俄财政赤字为1.95万亿卢布(约合266亿美元),占GDP的2.6%;居民实际收入下降4%,为连续第二年下滑,2030万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对于2016年俄罗斯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下降1%,世界银行预计下降0.7%。据俄罗斯央行预计,按平均油价30美元一桶计算,俄罗斯今年经济增速将萎缩1.3%至1.5%。
为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刺激经济增长,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日前签署2016年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行动计划,即反危机计划。俄罗斯《消息报》称之为“拯救俄经济计划”。俄罗斯官员此前透露,该计划将耗资约880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
因预算收入4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额外注重两种自然资源。在欧佩克表示愿意与俄罗斯进行产能协调后,俄罗斯方面也积极行动起来。
今年2月底,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透露,支持“冻产”的产油国出口量已经占到世界石油市场总份额的75%,这对达成一致来说已经足够。诺瓦克表示,在稳定产量的同时,如果市场供给不再增加,所有石油出口国都将保护自己的市场领地。在诺瓦克看来,长期而言,油价每桶50美元会令消费国和出口国都感到满意。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本月12日再次表示,俄期待各方在即将举行的世界主要产油国会议上就“冻产”达成协议。俄罗斯与沙特日前已就冻结石油产量达成共识,沙特将在不考虑伊朗是否参与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冻产”。有外媒披露说,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和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本周进行了电话会谈,就冻结石油产量的前景进行讨论。佩斯科夫在通话后表示,两国有望达成“冻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