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话当年永安公司领风骚 说传奇四大百货居榜首

  • 发布时间:2016-04-14 07:00:0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话当年 永安公司领风骚

  说传奇 四大百货居榜首

  “飞楼百丈凌霄汉,车水马如龙,南京路繁华谁冠,先施与永安,百货如山阜且丰,晚来光景好,电灯灿烂照面红,肩摩毂击来忽忽,城开不夜,窟宜销金,商业甲寰中!”

  一曲《南京路进行曲》,道尽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繁华。是时,上海形形色色的大小公司超过数千家,可是太太、小姐们口中的“公司”却专指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货公司。如果太太小姐们说,衣服是在“公司”买的,“懂行”的人马上会明白:首先是指永安,再就是先施、新新、大新。

  1918年9月5日上午,上海永安公司正式开幕,大门甫一打开,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市民一拥而入,堆积如山的商品让许多见过世面的上海人惊叹不已,40多个商品部,所有的柜台和货架上,都堆满了簇新的商品。开业期间有相当的价格优惠,第一天永安就创下了骄人的营业额。公司方面原来估计置备的货物足可应对一个季度,实际上仅过了20天,即已售去一半。

  至此,永安百货开始了其在商界的传奇经历。往历史的细处追寻,人们发现永安百货比先施总是跑晚一步。但在众多近代史家看来,上海永安公司在商业上的成就,却傲居四大百货之首。

  时光斗转,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永安百货大楼,如今仍延续着旧日的风光,车水马龙,人声喧哗,而郭氏家族见证了中国现代百货业的兴衰的同时,更在百年辉煌的肩膀上持续着经典的神话。

  创世记

  海外淘金归国进军百货业

  1892年,一个名叫郭乐的青年怀揣着淘金梦,漂洋过海,从中国来到了澳洲。在那里,他并没有如愿淘到金子,但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耐劳的精神,他和他的兄弟郭泉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从一个水果店做起,仅用了十余年,他们就成为颇具实力的商人。

  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郭氏兄弟把视线转移到了祖国。1907年,郭乐、郭泉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家永安百货公司。当年8月28日,永安百货在皇后大道中167号开业,与当时的百货巨头先施仅几步之遥。但永安没有走上同类复制、恶性竞争的路,公司内从女店员的容貌,商品的花色、商标,都与先施有所区别,但同一类别、同一商标的商品,永安的标价永远与先施一模一样。就连收到开业请柬的先施创始人马应彪,在逛完一圈店面后也如释重负。

  经过10年的经营,香港永安已为郭氏家族积攒了大量的财富。这时,郭氏兄弟的眼光投到了上海。当时的上海已然是一座大都市,其中又以南京路这条商业街最为繁华。

  1918年9月5日,是历书中的黄道吉日。同样在先施百货的附近,永安百货开业在即。之前,号称主打“环球百货”的永安,已连续14天在《申报》、《新报》登载“开业预告”,吊足了市民的胃口。尽管采取“凭代价券”入场的方法来加以限制人流,但开业当日商场还是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竞争对手徒叹奈何。

  门开,客涌。光看永安的格局就不同以往。在当时,商场喜欢把便宜货放在柜台外面,而高质量和贵重物品放在柜台后的货架上或隐蔽的楼上,或是由店员取递,或是只有富人才被允许光顾。但永安却将这些货物展示在开放的货架上,顾客尽可上前仔细一观并抚摸。而珠宝、首饰、钟表、乐器等这些比较贵重的商品,多数是永安在欧美采购的全球佳品。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永安与同在南京路的先施、新新、大新一同被称为“四大公司”,这“四大公司”就是当时上海滩高档和时髦的代名词。能拥有一件从“公司”里,特别是永安买来的衣服,对于当时的上海女孩来说,是一件特别“扎台型”(沪语,意指有面子)的事情。

  根据《永安公司与上海都市消费》一书介绍,从1918年到1949年,上海永安在华商四大公司中,经营业绩长期保持领先,其也因此稳坐百货之首的地位。

  繁华集

  开创多种商业营销模式

  时光流转回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涌入熙熙攘攘的南京路,你可看到在西方世界流行不久的发型、时装、女式提包、鞋帽和佩饰,也可从拂面而过的熏风中,嗅到新近巴黎流行的香水气味。

  顺着街道行走,一座高七层的欧式风格建筑映入眼帘,走进其中,身着黑色长衫、旗袍,脚着黑袜黑鞋的男女店员有礼有序,勤而不乱。顾客若要买一台收音机,店员就一台一台地搬出来试听,直至让顾客心满意足。倘若顾客在家具、地毯、皮箱等大件商品处流连,热情的店员便会言简意赅地介绍货品,末了还总不忘提醒一句:“给您免费送货”。

  场内,每一个店员都少有空闲,他们中有的在用英文向洋人介绍物品,有的在开发票,顾客如对购买的货物不满意,或货物有损坏,可凭发票去更换。

  《永安公司与上海都市消费》作者宋钻友分析,永安之所以能力压群雄,主要得益于其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许多在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经营手法,在当时却是划时代的创新之举,刺激着上海滩的消费欲望,冲击着十里洋场的时尚、奢侈观念。

  在场内,一些顾客会直奔专设的部门办理“折子”和礼券。永安独创的“折子”可谓是中国最早的VIP会员卡,客户可以凭折子记账购物,按期结算。永安的礼券上印有“永安”二字,拿来送人相当体面。永安早已意识到,那么多人预付款办礼券,肯定有部分人拿了礼券也不会急于消费提货,这相当于不用付息就募集了一笔可观的社会游资。

  逛遍6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顾客也往往并不会就此止步,因为他们会发现,楼上还有电影院、娱乐场。人们在商场购物后,也可以通过在第4层凌空架起的两座封闭式天桥,来到位于商场东侧的19层高的永安新厦,这可是当时南京路上仅次于国际饭店的高楼。永安新厦七层的“七重天”游乐场,在上海滩更是无人不知。直到今天,业内百货搭配娱乐的模式仍是屡试不爽。

  在商场内,别忘了随手取一本《永安月刊》,了解一下最新的商品信息。永安走高档路线,价格自然不菲,不过没关系,永安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和公司周年纪念日,都会有一次大减价活动,说不定到时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称心的物品……

  鼎盛汇

  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

  上海的繁华一直延伸至1550公里之外。是时,郭氏家族的故地也耸立起了永安的名号。从当年孙中山的中西药局往西走,如今孙文西路134号是原“永安侨批局”所在地,这是当年郭氏兄弟在家乡石岐创办的银行。

  从永安里到永安侨批局,步行约一刻钟,随着人群徜徉在孙文西步行街上,常常能看到有外地游客、归乡游子在永安侨批局前拍照留影。让镜头再一次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每天早上,永安侨批局的员工们正是在永安里迎着朝阳洗漱完毕后,三三两两步行去侨批局上班。

  与其它中山老字号或迁徙流转,或几毁几建不同,永安侨批局的五层半楼房一直矗立在孙文西路134号的原址上。1918年,上海永安百货开业的同一年,郭氏兄弟回乡投资,入主当时的石岐汇源银号,并将其改组易名为“永安侨批局”,主要办理侨汇兼营找换、储蓄、按揭、保险等业务。

  由于郭氏信誉好,永安侨批局在乡邑侨汇业务中占据了75%—80%的市场份额,中山地区的侨汇几乎皆出自永安,无论近的沙溪、南区,还是远的古镇、小榄、黄圃,每月都有乡民收到来自永安的派汇单、侨汇。

  上世纪40年代,永安侨批局大厅人流如织,不仅办侨汇、找换、储蓄、按揭、保险业务的乡民来来往往,永安还兼营洋庄业务(即代买代卖),特别是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山乡民热衷于照相留影,对胶卷的需求量大增,永安侨批局就收取汇款,代乡邑从美国、香港等地购买。除了胶卷,汽油、柴油、加拿大面粉、日本纱等紧俏物资也都能通过永安侨批局购买。

  《中山老行业》画册作者邓振玲回忆,当时交通尚不发达,对沙溪、南区等比较近的镇区,永安侨批局采用骑单车递送的方式;对于古镇、小榄、黄圃等较远的镇区则会定期派出两名出江员、一名带枪保安,乘电船仔(即小轮)走水路到各个镇区为乡民发放汇款。

  当时乡民收到的侨汇有美元、港币、澳门币,还有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五花八门,收款人点清款项后在派汇单上签收,永安方面交割完毕后则收走派汇单,一笔侨汇业务就办完了。由于永安侨批局是亲自送侨汇上门,比现在的银行汇款业务还要便利。

  重生传

  提倡国货留守上海等待新生

  在永安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永安百货的第二代掌门人郭琳爽。

  1929年,大洋彼岸的那场经济危机,还没有影响到大上海的霓虹,先施乐园和永安天韵楼的歌女们依然在“你侬我侬”、资本家在数着钞票、工人运动的潮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永安天韵楼剧场舞台,出现了一位身材魁梧、宽肩国字脸的美男子,当这位神秘的“演员”刚一开口,其动人的歌喉,即刻迎来了台下听众热烈的掌声。

  这台戏是为郭琳爽出台而专门准备的,这种别具一格的“迎新仪式”,也预示上海永安公司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在永安创建的那个年代,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市面上好一点的商品都是洋货。所以,最初以“环球百货”为特色的永安百货公司里,卖的几乎都是舶来品。

  但是,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支持国货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手段。一部分爱国商人开始了“实业救国”的探索,他们投入大量资本和心血开办工厂,制造可以与洋货相媲美的国货产品。在上海,郭氏家族的永安百货是国货的积极倡导者,同时,他们投资建设的永安纺织公司,也在行业中大有名声。

  进入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在永安的货架上,盛锡福平顶草帽、上海线毯、龙虎牌人丹、三星牌蚊香、雄鸡牌毛巾等国货换下了大批日本货。但是,仅仅是商场的一厢情愿,并无法使国货真正站住脚跟。郭琳爽与商品部部长经过研究后决定,帮助国货厂商改进产品质量。他曾帮助上海裕华化学工业公司对产品进行改进,还对双妹牌花露水、龙门牌袜子、鹅牌汗衫等进行扶持。这些名牌商品逐渐取代了洋货的地位。期间,永安公司经销的国货大幅增长,到1936年,永安公司的国货进货率已近七成。

  1937年,郭琳爽更是开辟了“国货商场”专卖国货。然而,随着抗战的爆发,永安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战乱之灾。郭氏家族慷慨解囊,捐资捐物支持抗战。

  1949年,永安又面临抉择。这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尾声,期间,一些商家选择了离开大陆。郭氏家族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产业在香港和海外,所以,要放弃上海永安并非难事。但是,郭琳爽毅然决定留下来,继续经营永安。上海解放后,南京路上第一面红旗就升起在永安公司绮云阁楼顶。

  ■对话

  郭氏家族第三代后人郭志舜:

  “阿公教的人生道理永不忘”

  翻开郭志舜的简历,丰富的阅历让人惊讶:17岁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26岁在香港开办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至今设计作品超过300个;在香港曾任辅警33年,从最基层一直升迁至总警司、总监。他还曾在越南耕作10年,亲手种植农产品。而现在,他是百年企业永安集团在中山的投资主席。

  作为郭氏家族第三代,郭志舜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百货业之父”郭泉。围绕家族的创业故事及发展经历,郭志舜有什么说法?

  南方日报:永安集团从创立至今已经走过100多年,作为永安第三代传人之一,你是如何理解永安精神的?

  郭志舜:永安之所以能传承百年,靠的正是郭乐、郭泉兄弟当年远渡重洋至斐济岛的勇气、刻苦和创业精神。我永远不会忘记阿公(爷爷)教给我们的不懈奋斗的精神。时至今日,我认为永安精神可以用5点概括:团队精神、共同目标、社会责任及关怀、客户至上、创造与发展。

  永安精神应该说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丰富多彩的。如解放前,百货是我们的主业,但在百货之外,我们还拥有众多的文化项目:月刊、影院、剧社、摄影室、篮球队等等不一而足。根据社会形势的需要,我们还经常举行各式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义演、募捐、慰劳等等,而这些社会活动,不仅提升了永安人的公益心、文化层次与道德修养,而且在扩大永安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方面,都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永安精神是属于企业文化方面的“软实力”,“软件”与“硬件”具有不同的功效,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辅助我们的主页扩展。从某种角度来看,“永安精神”应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一个企业的“软件”比它的硬件更显得重要,“软件”的转化与嬗变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威力与作用。

  南方日报:从1907年在香港上环设立永安百货,到2007年中山永安新城第一期竣工。刚好一个百年轮回,在新的周期里,永安准备在中山本土进行怎样的发展呢?

  郭志舜:一份难舍的故土之情,让我们整个家族都期望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回归故乡投资,正是希望为中山的建设做贡献。在香港,媒体称我为“中山仔”,我也因此而自豪,因为这里是我的家。我的祖父从这里走出去,而我们又回来了。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回归,更是事业另一个高峰的开启。

  从2004年启动中山永安新城计划至今已经13年。我们预计永安商城将于年内开业,目前,商场招商项目正顺利进行中,整个商城将由电影院、购物中心和超市组成,另外还有8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可出租。届时,整个永安新城的项目会完全成型。

  我们希望带给家乡人一种生活享受,一种安居乐业的感觉,这是我们的投资构想。无论是酒店、商城、公园,我们希望能带给家乡人民一种生活的享受。不仅居住要舒适,还要创造就业机会。比如,我们的酒店就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商场预计将有上千个就业岗位等。我们不仅仅是做项目,更希望所有的投资都做到最好最精,是一种长远规划,更是一种感情投资。

  统筹:陆兴华 覃素玲 撰文:邓泳秋 伍杰 摄影:伍杰

  ■参考文献

  宋钻友著:《永安公司与上海都市消费(1918—1956)》 2011年

  崔海霞 何品著:《四大百货公司上海滩风云史》 2012年

  中山市博物馆编:《中山老行业》 2004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