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探秘上海张江药谷:国内1/3一类新药出张江 怎么做到的?

  • 发布时间:2016-04-11 14:50:11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记者何欣荣、龚雯)整个公司不到20人,却在去年拿到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糖尿病药物研发走在全球前列,获得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优先审评资质,却没有一间实验室……这是记者近期在上海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张江药谷)采访时,听到的一个科技创新案例。

  领衔这项研发的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力博士,曾经是罗氏制药中国公司的首席科学官。“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但现有口服降糖药物多以西方患者为对象研发。华领医药开发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专门针对中国患者的发病特点,今年将完成二期临床试验,预计‘十三五’期间上市。”陈力说。

  像华领医药这样的公司,在张江药谷还有很多。统计显示,目前张江药谷的在研药物品种超过300个,其中创新药物超过150个。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连续几年,张江企业申报新药的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在寸土寸金、商务成本很高的上海,这样的创新是怎么做到的?

  ——千方百计降低综合成本。做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一台实验用的核磁共振仪,光裸机就要600多万元。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张江药谷10年前开始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仅药谷孵化器就拥有2700平方米的公共实验室,为初创企业提供50多项技术服务。

  有测算显示,仅采购仪器一项,药谷孵化器10年来为企业节约成本数亿元。不用自建实验室、不用买设备,一个人只要有研制新药的点子,背个书包就能来药谷创业。

  此外,在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包括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技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相继落户张江。“不久前,利用蛋白质中心的冷冻电镜设施,研究人员成功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抗体的作用原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研发出手足口病特异性药物。”国家蛋白质科技中心主任雷鸣说。

  ——打造产业集群,构建创新生态。目前,张江药谷拥有近500家创新型企业。“这么多企业在一起,只有资源共享、上下互动,才能成为产业集群,否则只是简单的集聚。”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兰忠说。

  据介绍,从药物筛选、药理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新药开发的每个环节,张江均有企业和平台提供服务。丰富多元的创新生态,滋养出了一批个头不大但活力十足的创新主体。

  以华领医药为例,其依托产业集群采用VIC(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模式,自己掌握新药的知识产权,但将其他环节外包,从而使研发进程变得极为高效。“这是一种比苹果公司还‘苹果’的创新模式。”同样采用VIC模式的卡南吉医药负责人唐明说。

  ——承接改革试点,接轨国际水准。2015年以来,包括生物医药代工试点、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等重要改革,相继在张江启动。这些改革试点使得张江的新药研发环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对创新主体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

  以生物医药代工试点为例,原来我国的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相“捆绑”,中小创新企业的新药要想上市,需自建厂房,费时费力且资源浪费极大。试点启动后,研发企业可以将新药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基地生产,这不仅有利于新药快速进入市场,还解决了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位于上海张江的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已经与京沪两家新药研发企业签订了代工合同,为国内新药上市带来“加速度”。

  得益于良好的综合环境,包括陈力在内,不少曾在外资医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的高端人才,纷纷选择在张江创立公司研发新药。

  展望“十三五”,王兰忠表示,张江药谷将加快建设医药总部园区,加强与附近医谷的联动发展。“新药研发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20年的厚积薄发,使张江有了培育创新药的苗头。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张江能拿出一批中国原创的世界级新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