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发挥省会城市比较优势以“双创 ”培植发展新动能

  • 发布时间:2016-04-08 04:31:47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发展新引擎、培植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战略。兰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科技、教育、人才和金融,最大的发展潜力在于创新驱动、创业带动。我们把创新创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结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工作中注重抓好政策集成、孵化集聚、平台搭建、融资支持、服务引导五个方面,努力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抓政策集成这个引领点,着力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精准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从创新创业对政策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政策引领、精准施策。

  (一)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各项创新创业政策,制定了“1+10”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案和配套措施。“1”即《兰州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方案》,“10”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构建创业资金保障平台、成立众创孵化联盟、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深度创业培训工程、扶持创业孵化人才、支持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工程、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10个配套文件。同时,制定了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2015年引进急需紧缺实用人才628人,其中企业单位316人、事业单位312人。

  (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1+8”科技创新改革政策。“1”即《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8”即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科技计划项目事后补助、科技计划项目公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等8个配套文件。同时,出台施行《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围绕这些政策的落实,积极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和转化基地,促成建立兰州新型建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兰州技术市场创新服务联盟,引导相关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单位26家。

  (三)为精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先后实施了“3个20万”“万企计划”等扶持优惠政策。“3个20万”政策主要是对实际货币投资达到15万元的初创微型企业,由政府给予财政补助5万元,协调银行贷款20万元,累计税收奖励20万元,实施两年来财政补助投入1.77亿元,新扶持初创微型企业7571户,带动就业5.8万人。2015年将“3个20万”政策调整为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主要是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为电商创业者提供每户10万元额度以内的贷款贴息,为小微企业提供每户20万元额度以内的贷款贴息,为便民服务门店提供每户10万元额度以内的贷款贴息,计划三年扶持1万家以上电商企业、小微企业和便民服务门店,力争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目前已扶持小微企业等3100多户,发放贴息资金303万元、协调贷款3.9亿元,带动就业1.58万人。

  (四)为发挥财政资金和土地政策的撬动引导作用,制定了“1+3+8”财政土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1”即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办法,“3”即投资引导基金、高科技投资基金、财政资金“借转补”3个财政资金管理办法,“8”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熟化供应、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自主创新和工业企业用地支持8个配套文件。2015年,市级财政共整合7.6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撬动社会资金70多亿元。

  (五)为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强化了资金扶持、创业就业培训等政策。开展“泛海扬帆——兰州大学生创业行动”,协调公益资金400万元,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每个项目5万元无偿资助,支持项目80个。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目前有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60多家,尤其是建成“兰州市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免费培训1万多人。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212家、专业化创业苗圃2家。

  二、抓孵化集聚这个爆发点,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的载体

  把孵化器建设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载体,结合城市功能分布和产业结构布局,通过政企共建、校企合作、企业自建等多种形式,着力构建六种类型的孵化器。

  (一)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培育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致力打造集科技研发、中试、转化、交易、服务于一体的“孵化航空母舰”,成立专门运营管理机构,注册资本5000万元,出台了管理办法和房租减免、住宿配套、资金支持等孵化优惠政策,积极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孵化链条,搭建起入孵企业“一站式”服务流程,已引进科技服务机构和入孵企业115家,其中天津滨科生产力、中山创意、凯华生产力、恒亚律师等科技服务机构28家,北大众志“中国芯”、神龙科技无人机、北斗无线电监测、新思达大数据、普诺贝康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企业87家,今年将入驻100家研发服务机构、100家在孵企业、10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从业人员达到4000多人。兰州高新区建成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和“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彭家坪产业研发基地”3个孵化器,孵化面积4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76家,累计毕业企业522家。兰州经济区与兰州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融合发展机制,建成科技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园2个孵化器,入驻企业达到300家。

  (二)构建新型众创空间孵化器。国家支持“双创”工作,扶持的核心载体是众创空间。全国第一家众创空间发源于北京中关村,全省第一家众创空间诞生在我市城关区。众创空间作为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最难的在起步阶段。我们坚持疏通“堵点”、解决“难点”、打造“亮点”,从无到有培育众创空间新模式。船说创业咖啡以“初创企业的支持者、创业资源的整合者”为宗旨,致力打造开放型、专业型、综合型的青年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入驻创业团队和在孵企业56家,实现融资1.29亿元,带动就业1000多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尤其是培育成功的“牛大坊”品牌,让兰州牛肉面以“互联网+牛肉面”的模式走向全世界,消费者轻点鼠标就可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兰州牛肉面,面世第一天就在淘宝店卖出3000多份,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149万元,利税收入459.6万元;得力帮生物化工专业孵化器由“出城入园”企业甘肃金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按照国家级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标准规划设计,主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为生物化工领域的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办公、研发、检测等配套设施,并探索公共实验室共享机制,入驻企业34家、大学生创业团队9个,在孵企业产值约5000万元;“1898”由甘肃北京大学校友会发起设立,坚持“让梦想支撑现实、让众筹集成资源、让智慧引领发展”的理念,成为“喝咖啡、谈创业”的高端信息交流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已孵化10个项目。

  (三)构建电子商务孵化器。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年”活动,举办中国(兰州)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电子商务专项发展资金,培育了三维商城、秀宝网、天狼电商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商产业孵化器,全市电商企业超过2000家,交易规模达到722亿元,实现跨境电商零的突破,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由兰州银行发起建设的“三维商城”,成为甘肃本土最大的电商平台,具有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购物配送两大特点,尤其是有效解决最后1公里及100米配送问题,建成“三维e家”线下社区便利服务店68家,今年计划新建350家,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四)构建文化产业孵化器。扶持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华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孵化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是我市和全省首个创意街区,利用原工业企业旧厂房建成,初步形成融艺术创作交流、艺术品拍卖、艺术品展览展示、艺术沙龙营造、三维创作、多媒体研发应用、动漫设计、艺术表演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创业产业平台,目前入驻企业100家,年产值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500个,被评为国家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基地和全省首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五)构建大众服务孵化器。把创新创业与惠民生结合起来,打造了九州“主食厨房”、拉面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大众服务孵化器。九州“主食厨房”作为食品加工集中化、产业化发展的平台,主要对熟肉、豆制品、米面类及清真食品企业进行“划行归市”,由食药、工商等职能部门驻园对企业进行统一监管,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产品出厂全过程把关,实现透明加工,保证质量安全,解决全市食品加工业“小、散、乱”的问题。目前已入驻企业92家,全部建成后可容纳近1000家,年实现产值约30亿元,解决近3万人就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熟食品加工配送园区之一。

  (六)构建农业产业孵化器。引导支持素质高、懂经营、有技术的农村青年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新创办家庭农场28家、各类合作社13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6家。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扶持32家企业开通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413个,覆盖面达到50%以上,今年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抓平台搭建这个关键点,着力发挥创新创业的产业带动功能

  立足盘活区域性创新资源要素,通过试点示范、大市场、交易会、三维技术推广等形式,促进产学研用的融合互动。

  (一)推动核心区“双创”试点。把城关区作为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试点,全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的集聚区、先行区和示范区,在资金支持、场地协调、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精准扶持。目前,培育各类众创空间32家,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300多家,出孵企业150多家,创业人员4000多人,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

  (二)搭建科技大市场平台。省市共建运营了兰州科技大市场,功能涵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技术交易、仪器共享、中介等科技服务,目前已汇集各类科技成果近10万项,入驻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50余家,省市科技服务机构18家,各类企业孵化器以及中介服务机构34家,各类金融担保创投机构46家,为36家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80余项(次)。

  (三)创办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2014年创办了专业化、大规模的科技展会品牌——“兰州科技成果交易周”,2015年进一步提升为“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并同步举办了兰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生物医药暨大健康产业发展峰会、技术市场创新发展报告会、新能源产学研合作发展研讨会、科技金融与创业孵化对接合作交流会、兰州创客汇等系列活动,两届共征集科技成果项目4790项,签约项目361项,签约金额8.54亿元。

  (四)放大三维技术深度应用功能。抓住兰州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展和发展大数据产业,成立全国首个大数据社会服务管理局,组建运行三维大数据标准化研究院,出台了培育三维数字“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北科维拓三维数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201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210亿元,今年计划达到260亿元,力争2020年达到1000亿元。

  四、抓融资支持这个薄弱点,着力拓宽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渠道

  从解决创新创业资金难题入手,改变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多渠道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投入。

  (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指导城关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政银保”机制,设立1亿元扶持“双创”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按1:20的放贷比例撬动社会资金20亿元,累计为各类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23亿元。在此基础上,我市正在筹划建立市级扶持“双创”小微企业引导基金,进一步放大这一政策的效应。

  (二)实施新三板挂牌行动计划。制定了《加快推进企业新三板挂牌工作方案》,从2015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对新三板拟挂牌企业每户给予100万元资金扶持,举办新三板上市专题培训讲座20期,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已建立420户企业储备库,成功挂牌上市11户,力争今年达到35户,明年达到60户。(转4版)

  (接3版)

  (三)组建产业基金。采取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设立了兰州新区锦绣丝路产业投资基金、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发展基金、经济区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以及节能减排产业基金、城市创新发展基金、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平台等7个基金,同时出资7亿元参与组建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

  五、抓服务引导这个推动点,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双创”的活力在于激发引导,在于厚植创新创业文化。我们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为重点,通过“走进去”“引出来”“连起来”等形式,构建政府、院校和企业互动互促“双创”工作的局面。

  (一)“走进去”。举办创新创业政策进企业、进院校、进园区“三进”活动,先后深入30家高等院校、45家科研院所和重点科技企业开展工作对接,宣传解读创新创业政策,了解产学研合作需求,增强了院地校企合作的紧密性。组织各类众创空间等创业团队深入在兰高等院校,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活动,使在校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了解了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的功能作用、优惠政策和创业项目。

  (二)“引出来”。举办了城关区首届创新创业(创客)大赛、兰州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看新区”、“天佑杯”创客大赛、“兰州银行杯”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尤其是在全市开展“寻找兰州百名创新创业典型”活动,评选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在此基础上举办“放飞梦想、成就未来”首届大学生创业论坛,隆重表彰100名创新创业明星代表,向1000多名大学生代表作创新创业辅导,在大学生群体引起较大反响。

  (三)“连起来”。强化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街道宣传栏、社区信息公开栏等媒介窗口,广泛开展立体式、多方位、全覆盖的宣传。建立“兰州科技”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型媒体,及时编发创新创业工作动态,扩大了创新创业的社会影响面。

  兰州的“双创”工作产生了五个提速的积极效应。一是自主创业提速。近三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4万户,年均增长20.5%。特别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三年分别达到11.02%、11.64%、15.36%。二是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提速。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从2012年的15家增加到2015年的27家,孵化面积从58万平方米增加到107万平方米;各类新型众创空间达到66家,其中国家级13家。三是市场融资提速。近三年兰州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39.96亿元、1165.29亿元和1360.85亿元,分别增长43.69%、23.97%和16.78%,总额达到3466.1亿元。2015年实现直接融资255.59亿元,是2012年的8.25倍。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提速。近三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3895件,占全省的4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4亿元,占全省的30%;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9.8%,达到49.9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0.5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1%。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7家,28家企业入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占全省的48.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达到17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

  从扶持“双创”的角度来讲,有四个方面尤为重要。第一,政策是先导,要在政策扶持上更加精准落地;第二,服务是核心,要在服务引导上更加主动贴心;第三,融资是保证,要在融资支持上更加多元到位;第四,环境是关键,要在氛围营造上更加鲜明浓厚。创新创业没有休止符,我们将持续释放“双创”活力,努力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力争到2020年,培育众创空间和带动创业就业实现“五个翻番”:即建成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平台200家,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2万家,新增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在此基础上,实现“两个大幅提升”: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以上,使“双创”成为兰州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