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上海迎来首家国际化早癌筛查中心

  • 发布时间:2016-04-07 21:5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上海4月6日讯(记者李治国)上海将迎来首家国际化早癌筛查中心,新中心即将落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由携康长荣与日本德洲会联手打造,引入日本权威技术和人才,构建成熟早癌筛查体系。

  据悉,该中心具有国内顶尖的医疗设施和大型检查设备,并将有日本专家常驻提供培训和指导。中心检诊项目涵盖10余种高危、高发肿瘤,为国内领先水平。携康长荣早癌筛查事业部总经理马健鹏透露,首家早癌筛查中心将在半年内具备日检20人的接待能力,年内将在北京、广州、天津陆续启动3家筛查中心,并计划以每年新增3至5家的速度将早癌筛查推广至全国各大城市。

  据中国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281.42万例,癌症总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再次攀升,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中国的癌症人数及癌症相关死亡人数每年都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上升,但真正的悲剧是,这些病例中大多数本都是可以预防的。

  早癌筛查被公认为是降低癌症致死率的最有效手段。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癌症1期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2期为80%以上,3期为40%以下,4期为10%以下。我国和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癌症发病率相差不大,但致死率要高很多,关键原因就是早癌筛查的欠缺。通过早癌筛查,可以确诊相当一部分一期、二期癌症,而我国大部分癌症被确诊时,往往是在肿瘤症状已经十分明显的三期、四期。

  目前,早癌筛查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人们对癌症不了解、对初期症状不重视,另一方面是早癌筛查不专业、体验差,再加上癌症检查不具有强制性,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国内早癌筛查陷入了恶性循环:健康人不知道、不愿做早癌筛查,导致医院的检诊医师缺乏客户,反过来又进一步制约了相关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而在国外,早癌筛查已经被纳入国民医疗健康体系的一部分。为什么在国内却发展缓,携康长荣董事长顾欣先生指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公立医院在癌症治疗环节压力巨大,无暇顾及提升早癌筛查水平和服务方式,也缺乏专业的人员和技术,这正是民营医疗机构的机遇和责任。所以,在国内引进并普及早癌筛查医疗体系,有助于加强民众对于癌症早期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降低癌症发病率,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防癌雷达项目”将与日本第一、世界第三的德洲会医疗集团合作,把世界一流的早癌筛查服务体系引入国内。日本德洲会医疗集团旗下共有400多家医疗机构,从基础的医疗服务到尖端医疗技术全部覆盖,年营业额超过4000亿日元。顾欣先生介绍,德洲会作为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经过40年的发展成为日本第一,关键就在于其“生命是平等的”核心理念。德洲会从急救这个风险高、产出低的领域起步,向全社会展示出高水准的人文关怀和医学伦理,其对山区、海岛等不发达地区居民的关注,为贫困者提供扎实的医疗服务,体现了非同一般的社会责任感。

  如今覆盖日本全国的早癌筛查,最早是德洲会内部的职工福利。鉴于医师团队多有因癌症而减员,德洲会在员工体检时提供了专项的早癌检测,后来这项服务通过德洲会遍布全国的医疗机构,逐步向全社会扩散,使早癌筛查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今,早癌筛查已成为日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覆盖到全体国民,借助早癌筛查,日本有80%的癌症在一、二期被检出,五年存活率达到68%,居于世界首位。德洲会也通过多年来的不懈进取,成为该领域最权威、技术实力最强的医疗机构。

  顾欣先生认为,日本围绕早癌筛查建立的医疗保障体系,充分贯彻了对抗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正确方针,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整体国民的癌症死亡率,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投入在中晚期癌症治疗领域的医疗资源。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原因,癌症越来越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的两会上,对中晚期癌症病人施行安乐死的讨论,首度突破惯常的医学伦理成为两会的议案,这也表明了当前癌症的巨大威胁和人们对常规治疗手段的失望。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提升对早癌筛查的认知,为将来效仿日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早癌筛查网络,提前做好铺垫与准备。顾欣先生表示,“防癌雷达项目”的最大意义,就是向广大民众普及和传播早癌筛查的理念,提升社会对早癌筛查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国家健全早癌筛查医疗体系,让民众能够切实感受到早癌筛查所带来的益处,这是公立医院有待填补的盲区,也是民营机构的职责。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