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元古堆村的整村脱贫之路

  • 发布时间:2016-04-06 05:58:5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开栏的话

  六盘山区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本期开始,我们推出“走进连片特困地区”专栏,对这些地区实现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奋斗历程进行回顾,对各地促进减贫脱贫的有效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未来5年现有标准下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供借鉴。

  三月的西北高原,仍然山色荒芜,沿着已硬化的公路走进元古堆村,眼前一亮。青砖红瓦白墙的房屋、整洁宽敞的马路、精致典雅的小广场、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如果不是村委会房顶上“元古堆村”四个红色大字提醒,记者无法把这里和三年前的元古堆村联系起来。

  三年时间,这个渭水之源最贫困的村子,用创新和勤劳取得了整村脱贫的骄人成绩。

  “村容村貌变样了,电网改了灯亮了,自来水儿通上了,道路硬化宽敞了,金融贷款放下了……致富的信心更旺了。”一曲当地村民自编自唱的“花儿”,道出了贫困县的新面貌。

  烂泥路变成水泥路

  三年前,每个要到元古堆村去的干部都知道,进村必须要备双雨靴,还得做好和泥路“抢鞋”的准备,有时,一只雨靴陷进泥里,好不容易将脚拔出来,另一只雨靴却又陷进了泥里。

  元古堆村的路一年四季都是烂泥路。夏秋季节下雨,春冬季节积雪和冻土融化,人和烂泥路“交战”的场景随处可见,摩托车和拖拉机只能趁早晚路面结冻时外出。

  三年来,元古堆村集中整合财政、扶贫、信贷、企业、社会帮扶等各类资金1亿多元,全面实施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如今,元古堆村内所有道路全部完成硬化,新建成桥梁2座,实现了家家门口有水泥路,村民一年四季出门不湿鞋的目标。

  这几年,渭源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路,94%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99%;农村电网和动力电改造面分别达到92%、91.6%;危房改造面达到64%;重点贫困村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万村整洁”村。

  渭源县委副书记张振亚告诉记者,在全面完成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渭源县大力实施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四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整治“五乱”(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改善了村庄面貌。同时,鼓励农户利用“四旁”“四荒”地,种植绿色经济作物,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美丽乡村。

  郭连映的“生意经”

  “以前只要有新政策实施,我心里就有疙瘩,感觉不靠谱,所以老抵触。”过去对政府政策老抱有成见的元古堆村贫困户郭连映,如今成了半个生意人。随着渭源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鼓励农户以技术、圈舍、羊只、土地等入股获得收入,“分红”成了各村的时髦词,郭连映也从分红中摸索出自己的“生意经”。

  去年,郭连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甘肃圣源公司入了2000元的股,后又以5只“扶贫羊”在甘肃神农现代科技公司入了股,年底共分红3200元。轻轻松松就拿到了钱,郭连映原本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甘肃圣源公司是定西欧康地产开发公司响应省上“双联”号召,为定向帮扶元古堆村而成立的,副总经理蒋卫兵告诉记者,按照“养殖小区+农户”、入股分红、劳务增收三种模式,老百姓可以现金、贷款、实物三种方式入股,公司保证分红利率不低于30%。对于贫困户,公司进行预借钱,年底贫困户照常参与分红,本金等贫困户真正脱贫之后逐渐返还。

  这种“企业+”的扶贫模式,在元古堆村有6种类型:“母畜寄养+农户分红”模式、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企业大户带动模式、互助增信贷款模式、土地入股模式、“企业主办+群众入股”联办经营实体模式。一年来,已累计为300多户贫困群众发放红利42.3万元。

  渭源县因地制宜着力培育壮大马铃薯种植、中医药、草牧业等增收产业,突出能人、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全产业链利益分配,激活了群众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带着产业走、产业带着贫困户走的产业扶贫新格局。目前,全县已发展产业专业村208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49个,实现了全县109个贫困村、1.73万户贫困户,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加入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张振亚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引领作用,通过“企业+园区”“企业+基地”“企业+贫困户分红”“企业+金融”等“企业+”扶贫模式,实现对贫困户全覆盖带动发展。目前,采取“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放带动类贷款2506户1.25亿元,并按每年7.5%的比例连续三年直接向所带动贫困户分红,户均年分红达3750元。

  “老羊倌”的收入账本

  养羊是49岁的元古堆村村民何贵生的“毕生事业”,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就在附近的山上放羊、种地,闲暇时外出务工,全年收入仅够维持温饱。

  2013年,政府为何贵生免费发放7只羊,在驻村干部和技术特派员的指导下,他联合6户养羊户成立了渭源县胜发专业合作社,以羊圈和羊只入股成为合作社的“大股东”,三年来,合作社“联户经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老何家脱贫作了大贡献。

  看着老何家从“抱团”合作中尝到了“甜头”,村民由党员带头、因地制宜纷纷展开合作。先后有13名党员创办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6家,全村88%的农户加入经济合作组织。

  目前,渭源县采取“公司带合作社、合作社带会员、会员带贫困户”发展模式,扶持发展种薯企业、协会(合作社)134家,建成产业基地18个,吸纳贫困户7530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户均增收2500多元,实现了全县109个贫困村有主导产业,1.73万户贫困户有增收项目。

  “收入多了,日子就好过了。”过去一贫如洗的何贵生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收入账本:卖羊收入2万多,净赚1万元;4亩马铃薯,种子、防虫药等由马铃薯合作社免费提供,订单出售给合作社收入1万多;自己和儿子务工收入18000元;当归1亩地收入4000多。全家5口人,全年收入4万多元。

  如今,何贵生在元古堆村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学习养羊技术已经有4个月,他要为自家羊舍扩大规模做准备,他一边学技术一边工作,每月还能领到2000元工资。

  据了解,渭源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带动养殖户扩大规模,增加效益,草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产业。2015年新发展规模养殖企业(小区)149家,累计达到585家,辐射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1.3万户,贫困户人均草牧业纯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