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市场俏更要把好品质关

  • 发布时间:2016-04-05 02:33:1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朱海洋

  几年前,许多人看见“斛”字,或许还不知怎么念;短短几年间,在浙江的中高档礼品市场上,铁皮石斛犹如一匹“黑马”实现逆袭,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市场人气,都可谓风生水起。这股旋风中,“斛”字也广为人知。

  作为珍稀名贵药材,铁皮石斛由于量少,一直养在深闺人不识,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才逃脱濒临灭绝的命运,成功实现人工种植。至此,铁皮石斛产业化道路得以起步,而发源地就在浙江。

  此后,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一路高歌,浙江也一跃成为全国主产省。尤其在近五年,铁皮石斛的种植更是呈“井喷式”增长,并于2012年前后迎来绝对“牛市”。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大批资本蜂拥而入,成就了石斛产业的黄金期。

  受土地资源限制,浙江企业纷纷外拓基地,前往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圈地种植铁皮石斛。然而,这种高速裂变的发展模式,注定为产业埋下隐忧。2013年,当产量剧增后,铁皮石斛的价格当即遭遇明显下滑,令大批种苗组培企业血本无归。

  对于这场危机,温州商人周纪迁却不以为意。2013年,他选择回乡投资,斥资1.5亿元,在永嘉县四海山计划建成3000亩以上的原生态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而此时,与永嘉一山之隔的乐清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已达7000余亩,年产“铁皮枫斗”300吨。饭店门前摆粥摊,周纪迁并不惧怕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论价格战,我们毫无优势可言,只有打好品质牌,细分市场才能应对低价竞争”。周纪迁直言,铁皮石斛仍属朝阳产业,“我十分看好高端路线。每个产品都会经历洗牌期,优胜劣汰之后,市场自然还会活起来,而生存法则唯有品质至上”。

  与周纪迁保持同样观点的浙商不在少数。事实上几年间,尽管铁皮石斛价格遭遇滑铁卢,但工商资本对其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起点高、投入大,并初步形成了天台、乐清、武义等产业集聚区,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铁皮石斛种植面积约10万亩,浙江种植面积虽仅占全国的三成,产值占比却超过八成。分析其中原因,便是浙江企业牢牢掌握了科研、加工、销售等核心环节,主导品牌竞争力强,产业特色和市场优势均十分明显。

  工商资本的参与,固然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极大活力,但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铁皮石斛分会秘书长何伯伟分析认为,盲目跟风也极易导致同质低价、无序竞争等状态。目前,浙江铁皮石斛种植大部分仍处于“低小散”状态,缺乏区域性公共品牌,其主要从事原材料供应,市场信息不对称,定价权由深加工企业掌握,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如何突破重围,许多业内人士纷纷将方向瞄准产业链管理,但就当前而言,铁皮石斛行业尚缺乏全国性的领导品牌,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已成当务之急。业内人士也表示,铁皮石斛相关产品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费用高,品质鉴定评价体系与标准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产业链延伸。

  何伯伟指出,尽管一波三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浙江刮起的这阵“石斛风”涵义深刻:一方面,石斛产业已不可避免地进入深度调整期,另一方面,作为大健康产业,正以燎原之势崛起。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用于健康保健品的花费占总支出25%,我国仅为7%,而目前铁皮石斛消费区域也尚集中在浙江、上海一带,消费潜力与市场空间均十分可观。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厅获悉,浙江已明确将铁皮石斛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品种,并已启动人工种植铁皮石斛申报新食品原料的基础性研究,大力支持铁皮石斛全产业链科技创新。

  “铁皮石斛作为食材一旦获批,将实现从药品到食品、从药房到厨房的历史性跨越,这对产业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遇。”何伯伟说,今后,铁皮石斛的产值超过虫草、人参,也并非没有可能。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