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珠链小镇绕桂林 有业有家多自尊

  • 发布时间:2016-04-03 05:52:0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桂林小镇多,小镇故事多。所有的故事,都奏着一首主题歌-有家有业有归属,自信自尊自欢乐

  一条黑白珠链,闪烁三重尊重

  这种风俗有几百年了,老百姓喜欢这样表达,那就应该鼓励引导。

  从空中看桂林,漓江两岸的小城镇如一串黑与白拼色的珍珠项链,并且是那种当下最受追捧的自然生长的不规则珍珠,而桂林城则是这珠链上最大的那颗吊坠。

  黑与白——黑瓦马头墙、白墙花角窗,尊重的是桂北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底色,那是岭南风情与八桂大地上各民族建筑文化融合的结晶;自然生长的不规则小镇古村,尊重的是秀甲天下的山水格局。

  尊重,是小城镇和村落改造设计的出发点。尊重天赋小镇的自然形态,尊重历史留给小镇的文化个性,尊重居住在这小镇里的人——记者在采访中,没听到桂林的小城镇规划建设者喊这类的话,但却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场景,听到太多这样的故事。

  “你看这条小河么,”画家也是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企业家杜林格站在漓江边一条小河沟前一脸敬畏地说,“我们一点都不敢动它本来的路线和样子,只是把它清理得更干净就好了”。

  这样的小河沟,在灵川县大圩镇有很多条。从小镇扩展、现代交通、现代工农商贸等角度,小河沟都算不得有利条件,但小镇的规划建设者们从没想到要改造它们,更没想到要灭了它们。它们已经流淌了几千年了,自有它流淌的道理,更有它说不尽的历史故事。杜林格告诉记者,眼前这条小河不仅见证了大圩镇的千年兴衰,还见过孙中山先生1921年底由漓江登陆桂林城,集师北伐、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进行会晤、着手货币改革等激荡人心的中华文明复兴史。

  高大上的历史要尊重,百姓娱乐的历史也要尊重。车行漓江西岸由桂林向南,又一个黑瓦马头墙、白墙花角窗的小镇引得记者停车采访。与其他小镇不同,这里白色的山墙顶部,昂首矗立着一只雄鸡——轻灵中透着一股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精神气儿。“这是斗鸡,我们六塘镇的特色。”曾在此地工作过的桂林市副市长彭代元告诉记者,2013年,六塘镇被确定为桂林市第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规划过程中,当地有群众建议把斗鸡文化表现出来,县镇领导认为“群众的意见有道理,也有可操作性”,就决定将这只好斗又好看的雄鸡画到小镇建筑的白色山墙上。没想到,这一独特的地域标识,不仅让六塘的旅游有了标识、多了游客,还让养鸡户们的专业水平迅速提高,小镇还成长出鸡医生和“鸡博士”。选种、育种、培育、训练、比赛、餐饮、娱乐,一只斗鸡渗入了小镇的各个经济生活层面,一些养殖户还走出国门到越南、泰国考察拓展业务。

  雁山镇,是漓江西岸的一个交通重镇,水边山前的小镇寸土寸金。即使这样,在镇口竟然有一个小广场。有了这小广场,整个小城便没了那种逼仄感,倒是多了几分开放感。“为了保留住这几棵古树,也是满足群众的愿望,政府没卖这片宝地。”雁山区委书记黄洪斌告诉记者,小镇另一个特点是建筑风格多样化,仅岭南徽派建筑就有三种,而且还有一栋红顶的西式小楼站在黑白建筑群里。“本来是想按一种风格改造旧屋面的,但群众提意见,觉得风格多些也好,我们就尊重大家的意见。”

  建筑风格尊重群众意见,镇名村名表达方式也尊重群众意见。在临桂区的镇子或是村头,并不见直愣愣地在一块大石头上写某某镇、某某村,而是用一幅凤头联,很优雅地告诉游客这地方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风物文化。比如“庙临国道往龙胜,坪下江湾到宛田”,就表示这个村庄叫“庙坪”,而且陆路去龙胜、水路达宛田。

  “这种风俗有几百年了,老百姓喜欢这样表达,那就应该鼓励引导。”彭代元说。于是,全县人近乎痴狂地想词寻句,有的镇竟然有十几幅凤头联,当时的临桂县成了“村名凤头联”的吉尼斯之最。今天的临桂区,写凤头联、挂凤头联已蔚然成风,从村镇名字到农家门神,精妙的对联淋漓尽致地表达着自家的个性与追求。每当有外来人读懂联头之意,主人家和在场的当地人都会从心底发出自豪的笑声。

  有家有业,有归属有尊严

  这房我自己买下了,三个儿子全家人都在镇上工作,都不出去打工喽!

  小镇看多了,就总结了几条判断标准,比如看小镇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这里的人有没有归属感与自豪感,再往高里说,就是看这里的人民是不是有尊严地生活着。

  归属感与尊严都不是可以给予的东西,前者必是发自心底的认同,后者则赖于家业、职业、知识及生存环境等。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场景:三月的细雨中,记者走进有着“广西画扇第一镇”的阳朔县福利镇一栋临街五层楼。当地领导见一层厅堂有些脏乱,就对六十多岁的男主人说,老哥,你这屋子也太乱糊些了,好好收拾一下嘛。主人一愣,立即红着脸加大嗓门说,“这房我自己买下了,三个儿子全家人都在镇上工作,都不出去打工喽!”

  “老哥”顾左右而言他的语言和脸上的表情分明是说:在这个镇上我有房有家,一家子全有工作,这就够了,就足以让我自豪了,至于乱点脏点儿那实在不影响我的自信与尊严。

  这荡漾着自信与尊严的画面让记者想起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的话:“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城镇建漂亮,更不是简单地将农民变市民,关键是让农民进城后能就业,有稳定的收入,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有尊严。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不要只注重‘宜居’,重点要突出‘宜业’。”

  宜业,可以说是桂林小镇建设的第一要务。为此,与小城镇建设同步展开的,是特色产业培育。水果、蔬菜、竹木、商贸、文化、特色加工制作,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

  白沙镇等几个不在漓江岸边的阳朔县偏远小镇,只三年时间就成了金橘等特色果品之乡,酸甜可爱的金橘不仅走遍大江南北,还坐船乘飞机去了欧洲的大超市。果园茶园花园装点的小镇成了阳朔新的旅游景区,物流、民宿让小镇充满活力。

  有了产业自是不愁就业。于是,外出打工的男女被吸引回家乡。记者采访的桂林小镇人,自50后至90后,谈起过往经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在外地打过工。

  “当初要是这么好,肯定不会出去了。”吴启春的妻子望着窗下绿色的江水告诉记者,四处打工十几年的兄弟妯娌四人因家乡小城镇建设而得以团聚,在漓江西岸雁山区新开发的旅游绿道旁边开了这家客栈,“一家人一起做,很开心,也安心。”

  如果说黑白珠链般的小城镇是桂林的新景致,那么,各种农家乐民宿客栈,则是桂林小城镇的新景致。

  刘海峰的农家乐开在阳朔县漓江支流遇龙河畔,与北欧来此开客栈的邻居一样,他安静地等着游客上门,而不是去河边吆喝拉客。“以前可不是这样,”他安静地对记者说,前些年,大家都去撑竹筏,在河边抢客,“不好,很乱,很没有面子。”2013年政府建设特色小镇,把河边修整成了干净漂亮的步道,号召“农家乐回农家”,他非常赞成,就开了这间民宿酒店。让他没想到的是,安静下来后,他的营业收入远比吆喝拉客时高,因为“环境变好,建设得这么漂亮,人家都更愿意来旅游了呀”。

  与安静的刘海峰不同,恭城县莲花镇的人是忙得不着家。镇领导带记者一连进了六家门,也没有找到一个人——这里的人是不锁门的,也不关门。直到进了第七个门,扯着嗓门喊了半天,才从街上跑回一位,而这位叫苏开镇的老先生说,他正跟人谈月柿的运销生意呢。“我们这儿的月柿可是全世界最好的月柿呢……”老人家不失时机地给记者推介他们镇的特产。

  黄祥兴从来没跟人谈过生意,因为“镇里有专门营销腐竹的合作社”,他和乡亲们只是坚守着六塘镇最古老的腐竹制作技艺,最多知道今天锅里正做着的腐竹是新加坡客商定下的。

  宜业,是桂林特色小镇建设的宗旨,也使进入小镇的前农民们迅速融入城镇生活、享受着现代文明。

  这边,六塘镇和周围村庄的黄祥兴们只专注古老手艺,而把房前屋后的保洁与污水处理等城市叫做物业管理的杂事交给专业人士去做。那边,夕阳下的芦笛三村,山水画中走来四位年轻妈妈,她们推着彩色的童车说着笑着从镇子回家去。“小孩子惯坏了,每天都要去玩滑梯。”一个说,另一个告诉记者,她们喜欢每天在镇子与村庄间的绿道上走走,“像逛公园一样”。

  沿着这曲水流觞式的水岸绿道来到镇子上,十字街边,杨小平正与丈夫支摊卖豆腐。做豆腐及制品是秀峰区的传统,鲁家村尤其有名。广东、贵州、湖南等地的游客来桂林,都会来此品尝这一地方名吃。杨小平和丈夫有工作,每天傍晚来这里“做点小生意”。“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女士免费一碗!”杨小平的自信、开朗,引得路过的人不饿也凑上前品尝一番。记者想跟她算算收支账,她忙得没工夫答话,边上的食客笑道,总得有个一二十万。

  这个镇子上的人都忙得没工夫多说话,但开口时嘴里会溜达出几句英语、日语来,因为外国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多得他们料想不到、应接不暇,不得不学几句外国客套话儿。

  宜业的小城镇建设,成为桂林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事业,得是“书记工程”

  既然是关乎人民群众的事业,那就必须所有的一把手来担当。

  世人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不知桂林小城镇冠八桂。桂林市建委主任黄钦很是为桂林的小城镇“长在深山人不知”而抱不平,因为“广西全区100个示范镇里有23个在桂林,全区获批的89个中国传统村落,有49个在桂林”。这些小镇古村如一幅幅水墨画,描画在青山绿水之上。当然,黄钦也承认,大家不了解也有些道理,因为,“过去并不是这个样子,大多数小镇跟全国各地的小城镇面貌差不多。”而且,2012年底,桂林市城镇化率仅为42.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与国际旅游城市定位不符。

  2013年,桂林启动了特色小镇示范工程。“我们要解决的是农业人口进入城镇之后‘干什么’和‘生活怎么样’的问题,是要实现人的城镇化,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在美丽的小城镇里安居又乐业。”赵乐秦说,既然是关乎人民群众的事业,那就必须所有的一把手来担当,于是,示范工程被定名为“书记工程”,从此,在桂林凡涉小城镇建设的事就被干部群众统称“书记工程”。

  这通俗明了的四个字,让各级干部明白了责任重大,无可推托;让群众明白了,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虽是“书记工程”,但市委下发的文件却是群众听得懂的话。比如,“只有桂林的环境好了、口碑好了,桂林才是真正的好了”,比如“调整产业结构,使周边农民在乡镇有工可做”。

  这类准确又朴素的话,说到了群众心里,便成为示范镇启动的动力。而很快修整出模样的示范镇们,不仅建筑鲜亮、镇容整洁、道路通畅,更兼污水有处理、做饭洗澡有沼气煤气、看病有医院、上学不用跑远路、跳舞有广场,最关键的,当然是进了镇子的人“有工可做”。这一切让人民群众更加相信“书记工程”是为人民的事业。于是,小城镇建设由“书记工程”变成人民意愿。

  “好多人找我,要求自己集资建这条路,不等了。”平乐县沙子镇书记凌熙说起当年群众的建镇热情,激动得眼眶湿润了。因为不是第一批示范镇,又不在著名的旅游线路上,沙子镇当地群众有些急,就找到这位年轻的书记,有捐资的,有出谋划策的。有了人心就不怕困难,于是,这个唐朝初年湘桂驿道上的古老集镇,破旧的石板路和数百年的破旧建筑,稍加修整,便与不远处的现代道路与太阳能路灯一起,构成一个从历史中走来的鲜亮又多彩的小镇。与小镇一同改造成功的还有万亩沙田柚、万亩山药种植和万亩柑橙三个基地。

  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小镇建设,也主动爱护着自己的小镇。

  漓江西岸草坪镇外,一个中年妇女正精心地扫着人行绿道,见一丝茅草,就弯腰捡起来,那份用心让记者不忍打扰她。问边上正择菜的人,才知道她并非保洁工,而是饭店的老板娘,“她每天都是这么扫呀扫的”;灵川县江头镇,家家门前小溪流,水中鱼儿游,想吃鱼了就门前捞一条下锅。没有人会往溪里扔脏东西,也没有谁家的鱼丢过。这景致这民风为小镇招来了游客,传播了美名……

  桂林小镇多,小镇故事多。所有的故事,都奏着一首主题歌——有家有业有归属,自信自尊自欢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