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艺术或不再是人类专属

  • 发布时间:2016-04-03 01:29:3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人与机器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难以找到使人类独一无二的特征。机器人能够进行各种体力劳动,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学习,那么,人类还有何独特之处?

  有些人可能认为,答案是灵魂的存在,不过这个说法严格来说已经属于哲学范畴,而且不能通过经验来证实。愤世嫉俗者则可能会说,人类是唯一会专门制造和使用武器来伤害他者的生物,但这的确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理由。另有一些人则认为,人类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人类拥有神奇的艺术创造力,从传世名画《蒙娜丽莎》到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泰姬陵等等,人类在画布、石头、声音和文字中注入美和想象的能力无与伦比。

  但果真如此吗?美国《新闻周刊》旗下“每日野兽”(thedailybeast.com)近日报道称,现在,人工智能已汹涌来袭,接下来可能要抢夺一些艺术家的饭碗。

  机器人乐队

  首先是音乐领域,机器人貌似很喜欢摇滚。

  例如,美国艺术家马特·赫克特从1978年以来一直从事行为和声音艺术的研究。他1989年创造的《机械声音交响乐》是由一组电脑控制的“机械乐器”组成,这些“乐器”由计算机控制,发出金属摩擦、转动等规律重复的声音。

  意大利声音艺术家朱塞佩·阿奇托则设计了一群手指大小的迷你乐高机器人,并将它们组成一支乐队,这支乐队可以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乐队里的每位成员都是带有橡皮筋和滑轮的乐高生化战士形象,机器人的手臂通过一个控制器连接一台iPad,iPad运行一种步进音序器应用软件。阿奇托还为这些机器人配备了一系列合成乐器和鼓,通过这些设备,这支乐高机器人乐队可以弹奏一些预设的歌曲,或是通过应用程序人为设置的音乐,实现现场实时演奏,这真是一个科技赋予人类巨大创造力的乐队。

  而亚力克斯·阿尔蒙特的“过家家(Play House)”则是一组由乐高、杠杆和齿轮组合在一起的自动化乐高玩具系列,能够演奏室内电子音乐。阿尔蒙特将这个新玩意儿称为“产生音乐的纺织机”,这个动态雕塑结合有序的节奏以及产生声音的杠杆机制,可以创造出多层音效,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会的现场。

  如果觉得乐高太小,不入你法眼,那切克·马可姆特里的机器人管弦乐队和艺术装置“机器人教堂”(Robotic Church)或许会让你心悦诚服。

  “机器人教堂”里的人形机器人本身就是艺术作品,是由金属、焊接金属、电线和乐器组合而成的雕塑作品。这些机器人会拨弄琴弦、敲击乐鼓或翩翩起舞。在表演过程中,马可姆特里指挥由电缆和软管提供动力的机器人,看起来有点像百老汇著名的“跺脚”(STOMP)超人气打击乐团在表演,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机器人。

  机器人写稿

  机器人不仅能自由地徜徉在音乐女神的怀抱中,它们投笔从文,撰写新闻报道。自动写作技术公司“叙事科学”(Narrative Science)等公司研制出了将数据转化成故事的算法。这些算法的优点是速度,可以在比赛结束前就概括好一场球赛。

  2014年3月17日,美国加州发生4.7级地震,然而,第一个发布消息的既非本地媒体,也非通讯社,而是一个名叫“Quakebot”的机器人。它在接收到美国地质勘探局电脑系统发出的地震数据后,利用《洛杉矶时报》的新闻自动生成系统,迅速将数据输入事先准备好的新闻模板,仅用3分钟就写出了这条消息。整个过程唯一需要人类记者做的,就是认真看一遍机器人写的稿子,并点击“发布”。

  除此之外,美联社、雅虎、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传输和宽带通信公司康卡斯特和好事达保险公司等行业巨头都在使用自动写作软件公司“自动见解”(Automated Insights)开发的平台,这一平台能以2000篇文章/秒的速度将财务数据转化为新闻报道(每500个字的成本约在10美元)。

  毋庸置疑,这些故事都是数据驱动的,缺乏文学色彩,所以,现在深度报道和分析领域还是人类记者的天下。不过,“叙事科学”公司预测,由程序写出来的作品,终有一天会获得普利策奖;计算机也有望在大约15年内控制90%的新闻。

  你可能认为上面这些例子都不能真正算得上是机器人创造的艺术。因为,人类写出所有程序;人类控制着机器音乐家;机器人并没有展示出艺术性,因为艺术实际上并非来自它们,真的如此吗?或许不是。

  机器人绘画

  比如,法国艺术家兼科学家帕特里克·特瑞塞特在2014年研发了一款名为“Paul-IX”的机器人,它可以自主创作,可手绘还可素描。这位发明家表示:“我开发的系统旨在表现我自己的一部分想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研制出一种可以表达出我的艺术想法的系统,一个会画画的系统。”特瑞塞特希望借此证明机器人可以自主创造艺术,也许伟大的艺术家既可以生出来也可以造出来。

  迪士尼公司则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合作,研发了名为Beachbot的机器人,它有13个独立“扫把”,还有无线传输、惯性测量和激光扫描等功能,通过标杆定位,采取激光测距进行绘画,将一幅画输入Beachbot之后,它就可以在沙滩上复制出巨大的图画。

  谷歌的“深梦生成器”(Deep Dream Generator)人工智能程序则使用神经网络和先前观察到的数以百万计图像来创造艺术。用户可以上传照片,供它把玩,直到它看到似曾相似的事物。此过程类似于我们从云数据中查找与大象或侏儒相似的形状。这不只是艺术,是梦幻般的艺术。

  今年3月1日,谷歌在旧金山举行了一场画展和拍卖会,展示这一技术在人类指导下创作的画作,并称之为“人工智能画展”。这次画展一共展出了29副绘画作品,均是基于谷歌的此项图像识别技术,数十位工程师和艺术家们加入了各种形状,计算机通过算法将这些形状与名画或照片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新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近10万美元。

  谷歌除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直接“生成”图画,在机器人作画上也进行了不少投入。就在不久之前闭幕的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谷歌就展示了一个画画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与Nexus 6P配合,包括一块特殊的电路板、两根细线和一支笔、基于手机里面存储的照片进行创作,可在5分钟内创作一副肖像画。

  虽然看起来人类似乎要对抗机器人从而取得艺术的掌控权,但或许更好的办法是让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携手合作,各自发挥出创造力。正如俗话所说的,如果不能打击敌人,就索性加入他们。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