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评级公司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发布时间:2016-04-01 18:36: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题:评级公司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韩洁

  继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之后,3月31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发布报告,在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的同时,也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1日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负面评级展望高估中国经济困难 低估中国应对能力

  问:如何看待两家评级公司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一直在稳步上升,标普从“BBB”提高到“AA-”,穆迪从“Baa1”提高到“Aa3”,目前均为其评级体系的第四高等级。即使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也在上升,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具备巨大的潜力和韧性。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和稳定力量。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主动承担国际社会责任、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一份力量的切实举措。即使在全球经济整体复苏疲弱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实现了较高的增速。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6.9%,据有关数据显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

  同时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韧性很强、回旋余地非常广阔。中国经济随着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将为主权信用评级的长期稳定提供坚实的保证。

  此次穆迪、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评级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债务、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评级公司还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

  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问:评级公司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市场信心和预期对现代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主权信用评级是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因素之一,但是,一国的经济基本面才是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走势的根本因素。评级公司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只是对一些风险表示关注和提示,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三期叠加”关键时期,外部和内部的供给和需求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中国有必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从增长动力看,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产业,消费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也不断优化。从增长质量看,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单位GDP能耗逐步下降,并将通过促进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以及增加研发投入等,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增长环境看,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总体可控,为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地方政府和实体经济企业债务仍处于合理水平,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助力稳增长今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

  问:经济稳增长,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大力度?

  答: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需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稳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适当扩大赤字、清费立税、优化结构、提高绩效,在供给端改善供给结构,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在需求端提振有效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从而积极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首先是实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营改增,加大收费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坚决遏制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第二,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2016年全国财政赤字安排2.18万亿元,赤字率为3%,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创新财政支出方式,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就业、脱贫、生态等重点支出,同时减少不必要或低效的支出。

  第四,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继续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PPP立法,加强规范引导,培育市场发展;同时,继续督促地方政府按照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制度要求,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问:今年财政部在减税降费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答:今年2月底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明确提出,将尽可能采取增长友好型的税收政策。所谓增长友好型税收,就是如何能让税制更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形成合理的企业税负,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财政部门通过积极推进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各项税制改革,以及实施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完善了支持民生和创新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从今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此外,逐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继续配合做好船舶吨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问:如何看待国际评级公司高度关注的金融风险问题?

  答:对于如何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国财政部门始终保持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财政部主动采取或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了多项措施,共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方面,不断完善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金融机构在境内外发行上市,增强自身实力,健全风险管控等各项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机构活力和竞争力。

  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奖励、贴息等措施,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优势,撬动金融资源重点“支农、支小、扶弱”,促进解决“三农”、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建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方面,支持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支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打造了一张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护网,为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了营造经济稳定增长的良好金融环境,财政部门将继续支持金融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同时,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关注和防范金融信贷风险和企业债务风险,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