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不种粮食改种草 20公顷撂荒地获新生

  • 发布时间:2016-04-01 06:29:37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荒地变草地,流转后实现增值,也给养羊大户带来发展新空间

  一线故事

  □本报记者 王域西

  3月31日,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双河村,一个个“草垛子”紧贴着小山坡,迎着春风抽出新绿。“草垛子”是一种新型饲草,它们的主人叫曹世鹏,是当地的养羊大户。曹世鹏告诉记者:“不出3个月,它们就能长到1米高,绿油油一片,又好看又赚钱。”

  在种“草垛子”之前,这片小山坡是一片撂荒地,杂草丛生。

  之前是杂草,现在是饲草,一字之变,变出了“羊倌”曹世鹏的新空间。

  一片杂草地 引来一群羊

  这片种着“草垛子”的小山坡,曹世鹏再熟悉不过。“以前这里种满了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成熟时,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很漂亮。”

  玉米地后来为何成了荒地?

  老曹回忆,随着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的老年人无力照料这么多良田,撂荒成了不得已的选择。此外,随着玉米价格一路走低,种玉米反而不划算,“我们这里缺水。挑水吧,没有人;抽水吧,连本钱都赚不回来。”

  不过就是这片约20公顷的杂草地,却成了曹世鹏返乡的原因。

  2013年,在昆明开了10多年餐馆的曹世鹏回乡,看到这块长满杂草的撂荒地,觉得可惜,就盘算着做点事情。后来听说川南黑山羊行情不错,他便与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聚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初期就发展起存栏400只种羊、400只商品羊的规模。“这片地上的杂草,正好做羊子们的口粮。”

  杂草一吃完就没有了,如何才能保证山羊一直有口粮?曹世鹏开始尝试着在这块地上种草,但是因为品种和技术问题,始终没有对路。

  一个新品种 复活一片地

  转机出现在2015年的春天。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的几个专家被邀请来,在他们的指导下,聚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新型饲草,并以1公顷6000元的价格流转下这20公顷撂荒地,一期试验种下13公顷“草垛子”。

  “这种新型饲草是研究所历时10年研发的新品种,和玉米有一定亲缘关系,但更高产、适口性强、粗蛋白含量高,是草食家畜的理想饲草料。”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授唐祈林介绍。

  从“杂草”到“饲草”,一字之差,效果却大不同。去年受北方绵羊冲击,市场上黑山羊价格从36元/公斤降到26元/公斤,但老曹的黑山羊依然能保持32元/公斤左右的价位。“吃了这种饲草,黑山羊肉质更好,在市场上竞争力强。”他透露,除了在本地销售,公司去年还吸引到成都甚至外省的客户。

  见到撂荒土地通过流转实现增值,乡亲们主动找到老曹,决心跟他一起干。目前,聚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起“公司+农户”模式,种羊由公司饲养,商品羊则分包给农户。

  “今年,我准备扩大规模,把300亩地全部种上新型饲草。”老曹信心十足,“力争用5年时间,做到存栏种羊1000只、商品羊1500只。”

  政策期待

  曹世鹏:

  新型饲草是一种优良的饲用作物,适口性好,产量高。在我们的种植试验中,一个“草垛子”每年能收割4次—5次,我们一家养殖户简直用不完。虽然目前新型饲草处于试种期,但相关部门能否允许将用不完的新型饲草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交易?不仅让我们增加一部分收入,也让更多养殖户买到优质的饲草料。

  记者手记

  从农田到养殖场再到餐桌

  一项变革激活一条产业链

  今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是热点。为去库存,今年全国要完成“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66万公顷以上。而作为处于“镰刀弯”区域内的四川,因玉米消耗量巨大,不承担调减任务。

  在此背景下,我省从今春开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依然从玉米入手,意在何处?

  深意在部署中浮现: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等饲用作物,适度替换普通籽粒型玉米,为我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饲草料。

  这是一场从农田到养殖场再到餐桌的改革:围绕百姓对肉类特别是牛羊肉逐步增长的需求,调整玉米结构将助力我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反向倒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能为饲用作物提供广阔市场。

  沿着种养结合、粮经饲统筹的路径,从一棵杂草到一株饲草再到一个羊群的产业链终于被激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