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百年老街变迁录

  • 发布时间:2016-03-31 07:00:1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开栏语??

  百年间,在南国边陲伟人故里,中山人民依托毗邻港澳的优势,敢为天下先,用勤劳、勇敢、智慧,将一个珠三角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珠江口西岸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城市,并孕育出中国近代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始人,为中国商业书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辉煌的历史,已日渐被世人淡忘。一家老店,一门老行当、一位老工匠,都是一个故事,一代记忆,或者一个品牌,他们共同铸造了一个地方独特的商业文化。

  如今,站在新时代的一端,回望过去,尽管多数过去的老品牌经过岁月的沉淀真正成为了历史,但仍有一些类似于“福寿堂”、“咀香园”等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在风雨百年后顽强生存。

  它们得以流传至今的背后,有娴熟精湛的技术和优良品质做支撑。几乎每一个老字号都传承着一个家族、一群人的力量,他们在这个品牌上倾注的心血和智慧,不亚于哈兰·山德士家族对于肯德基,康拉德·希尔顿家族对于希尔顿酒店,汗斯·怀斯道夫家族对于劳力士手表的热情和专注。

  为了挖掘出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商业名片”,即日起,《南方日报·中山观察》特别推出《寻找中山商业记忆》栏目,记者将深入挖掘中山老字号、品牌企业和商业文化,向读者讲述带有浓浓本土印记的商业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 邓泳秋 见习记者 伍杰 统筹:覃素玲

  一座城市,可以有很多标签。商业标签、文化标签、地理标签……在中山,人们会很容易寻找到这些标签所附着的建筑和历史。

  商业街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商业地产存在形式,一些特色商业街也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一如广州的上下九步行街、上海的南京路,对中山来说,其代表便是老城区的孙文西路及其邻近街区,而散布在道路两旁的骑楼,则是早期“商铺地产”在中山的代表性建筑。

  在许多中山人的眼里,这条老街代表着中山走过一个民族沧桑巨变的文化符号。而关于它的近代记忆,是一段湮没不了的商业演变史。

  1924年,石岐第一条马路——孙文西路建成,其意义就在于开启了中山的商业格局和商业文化。是时,商贾云集,市道畅旺。孙文西路的崛起,让附近一带成为了新的商业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诞生不过百年的马路,从兴起到繁盛,一方面成为一定时期内商业文化的承载者,另一方面也见证了百年来无数次商业变迁。

  一条路,一座城,一段载入史册的商业历史。

  水陆便捷 商贾云集

  孙文西“十八间”商业区雏形初现

  沿着孙文西步行街游走,一路上会途经思豪饭店旧址、中国银行(汇丰公司旧址)、永安公司旧址、石岐镇总商会旧址等,这些都是寻找上世纪中山商业文化的必游之处。

  走在南洋建筑特有的骑楼下,人们不禁会对这种“中西结合”、“外洋内中”的建筑风格大为赞叹。上楼下廊的骑楼既能遮蔽烈日,又能减少建筑的风负荷,预防台风袭击,同时也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成为很巧妙的商业活动空间。

  中山,古称香山,地处珠三角核心板块,北接广佛,南邻珠澳,与深圳隔海。据嘉靖《香山县志·风俗》和《香山县志·食货》记载:“食货出自民力,分为九等,而工商、游手之徒,不与焉。”当时,商贾的地位虽然不被承认,但工商业在此萌芽的迹象已尤为显现。

  而到明清之时,在如今的孙文西路中段,便已是商贾云集,店肆林立,孙文路作为中山商业核心的雏形在彼时便已形成。是时,香山境内除了有采矿、冶铸、造船、陶瓷、晒煮盐、捕养鱼蚝虾和从事禾田的人外,还有种桑麻织绢帛,用稻米酿酒,用米粉制饼的“农工一体”的生产者,他们凭借着便利的交通,将商品供应给批发商。

  孙文西路一带以“十八间”为核心,也已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商业区,“十八间”由著名的纸料铺“金玉楼”、专营布疋、陶瓷、海味杂货、中药、灯饰百货等大型商号组成,是香山当时最大型的商铺集群。这些商号除了经营零售生意外,还会从事大宗跨国采购,中山商业繁华最初的一篇由此开启。

  不久后,“十八间”周边的街道也随之延伸出数个功能不同的娱乐消费型街区,如西侧的天妃庙旁汇集了众多的茶楼、食肆、客栈;南侧的长乐街是糕饼坊和豆腐坊集中地;大笪地则是最热闹的街区,江湖卖艺、医卜星象使其热闹非凡,各行业的小摊贩都热衷于到此摆摊;而西北侧的大街市(现在的仁里口)则专营水果和水产。这样的商业布局一直延续至今。步行街商业博物馆的南侧,仍有数家中山老字号食店,离步行街北侧稍远的光明市场到现在仍以水产批发为主。

  归侨开铺 商号林立

  老字号纷纷扎根“小香港”

  初春的阳光正好。

  徜徉在孙文西步行街上,不时有行人、游人缓缓经过,街旁高低不一的岭南风格以及中西合璧老建筑,使人仿佛一下子回到那个熙攘繁华的过去。

  时间跳到1924年,这一年注定要载入中山史册。当时,县城石岐开始拆掉城墙,商会出资筑马路,私人税投建码头,近代以来中山最大的“造城运动”悄然上演。此时,城西突然大兴土木,原本脏乱的小路退去了原有的面貌,成为了一条崭新的马路。

  几乎与“造城运动”同时,一批批归侨纷纷出资援建家乡基建,改善交通,使得省港澳商人来往日渐频繁。不仅如此,当年分散于港澳和世界各地的众多海内外乡亲纷纷回来投资开铺,而落脚点则多选在交通便利的孙文西路。一条马路承载着经济和商业崛起的脉搏,开始了它的躁动与喧嚣。

  浓郁的商业氛围不仅带动了中山商业的发展,还孕育了国内百货业的领军人物,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中国近代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始人均来自中山。其中,永安、先施百货公司还在孙文路上开办了分公司。

  如今,在孙文西步行街入口右边墙壁上镶立着一个大型浮雕《小城故事》,浮雕作者以孙文西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商业文化为背景,把当年人流频繁、商贾云集的商业文化精髓溶进艺术空间。一间紧挨一间的商号、满目皆是广告招牌、摩肩接踵的行人……

  这幅时常会将人们牵回到另一个岁月的画面,是关于这条老街的历史记忆。而熟知那段历史的人,都会被勾起属于孙文西的“老字号情结”:有“小香港”之称的“十八间”,位于其中的福寿堂、永安公司、大方照相馆……

  资料显示,曾经,中山90%的银行、邮电局、货物流转业等均集中在这一区域,“十八间”、“天妃庙”、“泰东戏院”、“思豪大酒店”、“先施公司”、“汇丰公司”、“福寿堂药房”等后来名声大噪的品牌和店铺纷纷在这里扎根,写下自己的传奇与辉煌。

  上世纪30年代的全盛时期,短短500多米路上“挤”满了上百家店铺,几乎每家的招牌都是响当当的,许多老字号至今还被怀旧的老中山人津津乐道。

  百货启航 繁荣延续

  百年商业街声名鹊起

  一条街的商业命运与大历史密不可分。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孙文西路也迎来了“复活”的最好时机。1995年初,中山市政府重新规划,决定将孙文西路改造为孙文西历史文化步行街,改造工程于同年启动,并于1998年9月19日全面完工。

  “中山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诞生了!

  修缮后的孙文西步行街很快吸引到国际商业巨头的注意,国际连锁餐饮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从1996年开始先后进驻。其中,1996年10月25日麦当劳中山孙文西店开张的盛况至今让中山人记忆犹新。

  “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200多平方米的一层铺面挤得水泄不通,排队买餐的长龙一直延伸至步行街的里巷。”网友“猫猫”回忆起当天的盛况至今难忘,“记得开张当天,外婆陪我排队排到入巷,足足等了4个多小时,我开心地拿着汉堡包从店内挤出来,花了半个多小时”。

  随后,中山百货、中恳百货当时两家最大型的商业中心也分别于1997、1998年开张,一家位于街头、一家位于街尾,首尾呼应。两家百货公司都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五层式商场设计,一楼百货、二三楼售卖时装,四五层则是娱乐餐饮区。

  今年60多岁的林凤,家住中恳百货对面的安栏路上。关于中恳百货的记忆,她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看着它一天天壮大,成为当时中山的最高建筑,而进入21世纪后,她又看着它一天天衰落,直至结业。“它就是中山人心目中的‘南方大厦’。(上世纪)90年代要问起(中山)哪里购物最有档次,肯定是中恳百货。”林凤叹了口气说道。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中恳百货、中山百货与益华百货并称为中山三大传统商业翘楚。中恳百货开业第一天,该商场就创下了150万元营业额的记录,第一个月的营业额更是超千万元,这在当时称得上是一个“奇迹”。此外,该百货当年的经营理念更是走在前头,它是中山第一个卖鲜活产品的商场,第一个将大型婚礼活动引进的商场,第一个提出精品购物的商场。中恳百货当时主要做游客生意,就连一些港澳游客周末也要到中恳买“比香港便宜的便宜货”。

  凭借着两大百货与三大国际连锁餐饮,一时间孙文西路延续了中山商业的繁华。

  中心转移 商圈崛起

  Shopping Mall取代商业街

  随着中山城区的不断扩张,假日广场、大信商圈、吉之岛等大量购物中心兴起,日用消费品市场开始衰退。而国内游客对步行街亦失去了当年的新奇,孙文西路步行街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记载着中山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华侨文化史的“老字号”,如今也难觅踪迹,满街的时装店和嘈杂的打折广告,正在将这条街的文化特色渐渐隐去。

  正如那并不宽阔的街道与门面容纳不下众多的客人一样,原来以孙文路为中轴的城市格局,也逐渐不能满足中山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重心转移已是势在必行。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原人民路和长洲路的基础上,中山路开始启动,也推动了中山的城市重心由石岐逐渐向东区转移。随后,中山又以博爱为名,修建了另一条贯通城市东西两端的通路。如中山路一样,博爱路的贯通同样在中山城市商业地产的版图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中山的商业中心也产生偏移。围绕中山路和博爱路这两大平行分布的城市中轴,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的城市商业地产组团已渐趋成熟。从2000年开始,一时繁荣的孙文西步行街受石岐大信新都汇、京华广场等全新商圈的冲击开始逐渐没落。

  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认为,步行街的没落标志着中山商业文化从数百年来的岐江河单核时代过渡到多核心多商圈时代。“多商圈的高速发展,既是分散也是集中,分散的是消费者的去处,集中的是更多的消费力、购买力。这对城市发展来说是好事”。

  历经百年岁月变迁,如今的中山繁华依旧,但其正在以崭新的商业形态重现当年的盛况。随着利和、兴中广场、天悦城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纷纷落户,中山已完全步入“MALL时代”。

  如今,大部分中山人的脑中都会有一张完整的中山Shopping Mall地图,在哪里能买到什么东西、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张口就来;如果您是一位家庭主妇,可能已经发现身边的商场不但有实惠的大型超市,还有时尚的服饰品牌、居家用品,就连孩子也能在儿童乐园里玩个够。

  SHOPPING MALL进入中山,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它同时改变着中山市民的消费习惯,也带动了传统百货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中山文史第30辑——岐海商涛》1994年

  胡波:《香山商帮》2011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