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航运大国要补齐人才短板

  • 发布时间:2016-03-31 05:59:3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际海事组织(IMO)不久前正式出版了由上海海事大学负责修订的《航海英语》示范课程。该示范课程的出版,使中国成为主导IMO航海英语教学标准的首个非英语母语的发展中国家。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表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从事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和与其相配套支持系统的高端人才,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也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学校一方面将结合自身特色专业,不断提升中国海事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将不断提升航运人才培养的能力,为我国航运事业持续输送高端人才。

  对接航运业的现实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频繁的进出口贸易推动了我国航运业的迅猛繁荣,无论从港口规模还是实际吞吐量来看,我国已然成为航运大国。然而,相比于国际发达航运中心,我国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最为显著的瓶颈问题就在于高端航运人才的缺乏。

  业内专家表示,以上海港为例,上海港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其贸易吞吐量多年来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以来港口软实力的发展却严重滞后。无论是对国际航运组织的影响力,还是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话语权,上海港都没有发出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强势声音。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航运类高级人才的奇缺,这使我国在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和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我国航运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上海海事大学,近年来持续探索培养航运高端人才的新路径,从人才培育、科研智库及社会服务三方面入手,让学校的人才培育直接切入航运事业。

  在人才培育方面,学校先后成立了亚洲邮轮学院、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等教育平台;还增加了海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邮轮管理、自贸区物流等复合型专业和学位点的设置,并与世界海事大学联合举办航运金融高级研修班,将航运事业需求最为迫切的专业重点打造,让学生在学校内就对接航运业的现实需求。

  在科研智库方面,学校发挥航运专家集聚的优势,把挂靠上海海事大学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打造成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如今该中心已经成为上海市教委首批建立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2014年,上海市教委将该中心认定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此外,2015年,由全国4个自贸区7个国检局成立的中国自贸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合作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落户学校,这让学校的智库资源直接连通各个自贸区,学校各类专业人才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中国极地科考等重大国家项目;学校内的邬惠国、顾维国、涂兴华等几位“教授船长”,还参与到护航亚丁湾的国家海上执法行动,为保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我国海事教育国际话语权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航运事业的迅速发展,对航运业的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有工科知识又要具有文科知识,还要具有研发和管理的理论知识;既要具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能力,还要熟知中国的国情,又要懂得国际惯例和世界各地的航运实践。

  这就要求在培养高端航运人才的初始阶段,就要把复合型、国际化的元素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黄有方告诉记者,我国航运事业急需的人才定位应该是航运高端复合型实用人才,即培养跨多个领域、跨文理学科和中外法域、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制定发展战略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才能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满足航运企事业单位的切实需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海事大学在为国内航运事业发展输送高级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将航运人才推至国际舞台。

  2013年,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上海中心在学校设立。学校还长期深入跟踪研究国际海事规则,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提案或信息类文件,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教育界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学校还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6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海事学院等40多所院校或机构开展交换学生项目、访问学生项目或短期课程进修项目;还通过与世界海事大学联合举办航运金融高级研修班,在非洲设立“上海海事大学非洲地区中心”等,这一系列举措都极大增强了学校培养复合型高端航运人才的能力。

  黄有方表示,未来航运业的竞争,将主要是基于人才的软实力竞争。因此,学校致力于成为我国高端航运人才的“摇篮”,不断为我国航运事业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输送优秀的高端人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