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而全”到“高精尖”——一个制造业小镇的“蝶变”之旅
- 发布时间:2016-03-23 11:11:4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广州3月23日电 题:从“大而全”到“高精尖”——一个制造业小镇的“蝶变”之旅
新华社记者 雷敏 詹奕嘉 周庚虎
机器轰鸣声中,一件件用于塑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出炉……位于东莞市横沥镇的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景象热火朝天。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条热成型生产线,不仅打破国外垄断,而且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一半。”中泰模具副总经理张翔自豪地说,配件轻量化、高硬度是汽车产业节能减排重要趋势,通过横沥镇协同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公司和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一起研发数年,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
张翔提到的“协同创新中心”是横沥镇政府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横沥由“模具名镇”向“模具强镇”转变的核心举措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形成20多个专业镇,一个专业镇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如虎门的服装、厚街的鞋业、大岭山的家具等,而位于东莞市东部的横沥镇则被称为“中国模具制造名镇”。
然而,过去的横沥模具产业“大而不强”。东莞市机械模具产业协会秘书长柳亚强坦言,依靠土地、劳动力和区位优势,“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模具大多供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使用,尽管业界知名度很高,但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精尖的产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东莞成为国内制造业最早受冲击的地区之一,横沥的模具产业也陷入低谷。为突破传统要素驱动发展路径的“瓶颈”,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推动模具制造业向高端精密升级。
2012年11月,横沥镇政府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院所组建了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模具检测技术中心、模具技术培训学院、模具装备制造创新中心等多个机构。
“单个企业的资源有限,要想跟高校对接有难度,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做‘红娘’,通过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在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推动自主研发和产品升级。” 横沥镇党委书记陈锡稳说。
除模具制造外,横沥镇还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模具产业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促成东莞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落户。电子商务、新材料研发、3D打印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共同构筑横沥镇的创新体系。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制造业小镇,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成功实现发展动力转换,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以10.5%的增速名列全市第二。
据横沥镇镇长助理郭建民介绍,2012年以来,横沥模具产业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产值由2011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3亿元。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横沥厂房空置率一度高达两成,月租金降到每平方米六七块钱,而如今全镇厂房基本“零空置”,如何满足企业家的土地需求成了横沥镇干部们“幸福的烦恼”。
陈锡稳说:“很多企业想增资扩产找到我,但土地厂房真不够用,而且厂房月租金现在上涨了一半多,每平方米十多块钱还有人抢租。”
横沥的“蝶变”之旅是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莞每年安排20亿元的“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的“人才东莞”资金,不断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引进创新资源,使人才总量5年增加22万人。
东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已有98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4年增加七成多。
“没有这几年的创新积淀,我们的日子肯定很难过。”陈锡稳说,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位居首位,唯有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才能打造出经济“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