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平台期切换动能 新经济迸发引力——来自“世界工厂”东莞的观察与启示

  • 发布时间:2016-03-21 11:20: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平台期切换动能 新经济迸发引力——来自“世界工厂”东莞的观察与启示

  开栏的话:“三来一补”起家、成为“世界工厂”、海外客商云集……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让广东省东莞市成为沿海外向型经济的代表。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成本上升的双重冲击,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东莞模式”遭遇“成长的烦恼”:海外订单减少、企业利润下降、经济减速……面对困难和挑战,东莞开始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土地和环境投入等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要驱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取得阶段性成效。

  21日起,新华社开设“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东莞调研行”栏目,集中播发一批文字、图片和网络及新媒体稿件,以综述、通讯、述评、记者手记等形式,挖掘东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创新实践,用具体鲜活的事例反映东莞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活力、新动能,提供对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样本意义的经验启示。

  新华社记者

  冬去春来,南粤回暖。

  “世界工厂”广东东莞近期传出令人振奋的信息:“十二五”收官之年,经济总量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同比增长8%。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东莞视“平台期”为机遇期,超前引领、苦练内功、积极作为,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产业正迈向中高端水平。

  稳阵脚 迈向“双中高”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珠三角的东莞,依靠实施外向带动的经济战略,GDP长期平均增速高达17%,成为全国第五、广东第二的外贸大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国外市场低迷的“双重挤压”下,东莞经济不断下滑,2012年一季度GDP增速低至1.3%。

  “2008年后一段时间,不少人还期望外向型经济复苏,但欧美市场长期不景气,加上很多产业更新换代,这一幻想很快破灭了。”东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坚回忆说。

  危机面前,东莞没有失去信心和定力,而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布局新的发展战略。

  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2013年开始,东莞市政府每年的“一号文”都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力求给市场主体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激发其发展活力。

  而东莞市委的“一号文”,更是就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东莞等重大问题出台重要战略和配套举措。

  及时谋篇布局,让经历“阵痛”的东莞经济,开始呈现稳住阵脚、迈向“双中高”的态势。2012年一季度开始,东莞GDP增速呈现出平稳爬升的态势。“十二五”期间,东莞经济年均增长7.93%,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状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华为终端、维沃、欧珀、金立等大型移动通讯企业的崛起,使东莞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去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6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六分之一。

  据步步高集团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胡柏山介绍,维沃手机已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并在印度设立工厂,在当地形成生产、销售产业链,年出口量接近300万台,开始朝国际品牌迈进。

  谋转型 探路“新经济”

  2015年年初,曾被视为“东莞名片”的诺基亚工厂搬离,但仅仅几个月后,其生活区就被改造成聚大电商产业园,家具、电子、服饰、通信等行业的8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

  这一变迁,是当前东莞经济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的代表。

  南城、长安、横沥、大岭山……记者走访东莞多个镇街发现,当地虽有一些企业撤离,但它们腾出的空间很快被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更新颖的产业模式占据,健康的“新陈代谢”正在发生。

  “作为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我们模具行业产值每年增长20%以上。”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说,2015年全镇厂房基本“零空置”,而且厂房租金年年上涨。

  与此同时,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智能生产”正在逐步取代“汗水车间”,推动东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车间内,上百支机械手正在同步打磨一款三星手机的金属外壳。公司行政副总裁黄河告诉记者,经过智能升级的生产线运行起来,可让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率降低30%。

  如今,东莞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经济“含金量”逐步提升。2010年,传统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2.9%,目前这一数据已下降至18.8%。

  东莞的开放格局也从外向依赖向内外并重逐步转变,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多家东莞民营企业正加快“走出去”步伐。

  华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成为该国最大出口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刘翼孔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与埃方合作建设华坚国际轻工业园,16家东莞企业已签订进驻协议。

  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张科说,东莞外资和民营“比翼齐飞”、出口和内销“两分天下”、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轮并驱”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早布局 着力“补短板”

  由于长期依赖“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和高等院校数量较少,研发投入不足、人才资源短缺成为东莞经济转型的明显“短板”。

  东莞党政干部和企业家们及早布局、迎难而上。2015年,东莞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1.8倍。

  广东拓斯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说,企业2007年成立时就遭遇客户“跑路”、差点关门等困难,但去年产值却接近3亿元,关键原因就是研发舍得投入,700名员工中有200多人负责技术攻关,每年8%的产值投入研发领域。

  为优化人才结构,东莞这几年主动“傍科技大款”,每年安排20亿元的“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的“人才东莞”资金,不断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引进创新资源,使人才总量5年增加了22万人。

  “以前东莞经济增长靠土地、人力和外部市场,这几年已经逐渐转换到依靠企业自主创新、新型研发平台和高端研发人才上。”广东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说。

  如今,东莞已拥有986家创新型企业,智能手机、机器人等新产业形成规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生机蓬勃。

  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成效来之不易,但东莞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当前东莞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仍偏弱,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产业、大项目不多,转型升级需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是一个过程,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表示,东莞将在未来的工作中选择重点、精准发力,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合作、重点改革突破走在前列。(记者徐金鹏、赵东辉、雷敏、詹奕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