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中国的高铁名片
- 发布时间:2016-03-21 00:00: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从2008年亲历中国首列时速350公里的国产化高速动车组在唐车下线,到2015年见证中美就修建并经营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达成协议,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一直站在打造“高铁名片”的最前沿。
“‘高铁人’坐高铁,总会有别样的感觉。”2013年,余卫平首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乘坐京广高铁进京开两会,“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3月2日,车外风和日丽,车内温暖如春。”
将历史的时针倒拨至2003年,当中国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打造自己的高速铁路之时,对中国高铁创新的质疑声却不断。然而,中国人确实闯出了一条以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平台,打破政府、行业、院校、企业界线联合研发关键技术,升级打造自主技术平台,从而实现“中国高铁中国造”的创新之路。
2008年,首列时速350公里的国产化高速动车组在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下线,人们对这个百年老厂的新貌大吃一惊。恒温恒湿的铝合金车体焊接厂房里,地板能见人影,工人们都在操控电脑键盘,精密数控机器人代替手工作业,车体焊接的精度从铁皮车时代的20毫米升级为高铁时代的0.01毫米,精确度提升了2000倍,银光闪亮的铝合金车体焊接处平滑得犹如镜面。
时任唐车公司董事长的余卫平感慨,正是高铁的自主研发以及相应的工业化改造,使一度濒临绝境的唐车焕发新的生机,不仅成为中国首条高铁的供货商,还获得了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铝合金车体订单,成为首家闯进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市场的中国企业。
如今,余卫平已经从唐车调任中国中车担任副总裁,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也从零增加到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成为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可在余卫平眼中,高铁仍像自己的孩子,总希望它越来越好。
高铁在不断完善,高铁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路上也将大有所为。“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高铁不仅要当好顶梁柱,还要当好样板间和火车头。”余卫平说,高铁是中国高端装备的典型代表,在智能制造、“互联网+”、节能环保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将带动信息产业、材料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是“中国制造2025”中的一抹亮色。
今天,中国高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据了解,中国高铁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拥有动车组列车最多、运营最繁忙的高铁体系,已经安全运营了30亿公里,安全运送旅客30亿人次,并成功制造和运营高寒动车组、高原动车组、抗风沙动车组、耐高温高湿动车组、卧铺动车组、货运动车组等各类高铁列车,覆盖了时速160公里到时速350公里之间不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还可以根据各国特点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高铁列车,创新力强大。
中国高铁自身有优势,又遇“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向世界如虎添翼。“‘一带一路’为中国高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国家对‘高铁出海’也给予了系统性的政策支持,这些都为高铁开拓市场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余卫平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21日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