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张承惠:"十三五"期间寿险业肩负前所未有的重大任务

  • 发布时间:2016-03-19 20:4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9日讯(记者宋雅静)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所长张承惠在会上表示,在“十三五”规划开始的关键节点上,寿险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它的地位是凸显的,而且寿险业肩负着重大的任务也是前所未有的。当然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以下是发言全文:

  我今天是想就我们过去的一年做的一个课题向大家做报告,我们过去一年做了一个课题叫做中国寿险业未来发展。在我们研究寿险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寿险业在社会保障、社会管理这个领域里边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今天我们这也是一个跨界,寿险业和社会保障我们社会部的葛部长是长期研究社会保障问题,郑教授也是长期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我们也是一个跨界交流和合作。

  我简单向各位做一个报告。我们做这个研究主要是考虑到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换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边,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当然也有很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开始的关键节点之上,寿险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它的地位是凸显的,而且寿险业肩负着重大的任务也是前所未有的。当然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在这么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和友邦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三家合作,他们两家资助之下开展了中国寿险业未来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中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寿险业未来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和使命。第二,要研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寿险业实现使命的因素。第三,我们研究怎么样通过制度建设和相关政策的落实来推动寿险业未来发展。现在这个课题已经基本完成,时间关系,课题报告没有提供给大家,我们有一个很简略的简要,一个主报告九个分报告和一个案例研究,完整的课题成果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向我们索要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获得。

  下面报告一下主报告的主要观点。

  第一,中国寿险业面临的形势。

  中国寿险业应该说在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险业还是取得可观的进步。中国保险业增速在GDP增速6.9%,保费的增速是20.2%,寿险业的增速是超过23%。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GDP到5千1万这个区间,寿险业往往会有一个快速增长时期,那么2015年中国人均GDP是8千美元左右,正好处于世界公认的寿险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内。值得一提,2014年8月份,保险业新的“国十条”颁布赋予了保险业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农业现代化经济提速增效等方面赋予了更大的使命。也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确认了寿险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的角色。目前,一些措施正在出台,比如说2015年推出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同时在保险资金的运用方面,监管部门也在逐步的放宽限制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中国的寿险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是在新常态下背景之下,经济增速下台阶企业效率下降给保险业带来间接影响,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给保险业带来巨大挑战,国际环境互联网技术、人口老龄化这方面既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也蕴含着新的风险。

  事实上最近这些年,寿险业面临的风险是有积累和加剧的趋势,比如说许多中小的寿险公司集中出售一些短期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甚至预设了7%以上的投资收益率来吸引消费者,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行业的未来的集中给付和非正常退保的风险,这是我们做的第一点分析。寿险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 我们分析了寿险业在经济转型期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大背景下面的使命。第一,未来中国寿险业需要有质量的增长,根据保险业新的国十条到2020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目标,还是压力比较大,保险深度要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每人3500块。意味着“十三五”期间保险业保持16%到17%的保费增速,这个速度是GDP目标的将近3倍,所以这个对保险业来说既有一定的压力,一方面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另外一方面也要优化发展质量,创新发展动力而且要使保险业的风险最小化。

  第二,中国保险业成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重要支柱,中国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民众对医疗养老的保障要求可以说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加以应对,但是目前中国商业保险在退休保障和健康保障供给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大体上占比不到2%,合计起来占GDP的 比重在2恩%左右,这是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

  第三,需要保险业参加新型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向商业保险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医疗养老等经办业务,提升社会管理的效率。我们最近一个典型例子,中国商业保险受托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受托承办了以后在运作机制和提高保障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到2015年底,大病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人口9.2亿,报销比例普遍提高了10到15个百分点,大约有345万的大病患者直接受益,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的现象。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不久前到宁波调研,宁波利用商业保险机制来管理医疗纠纷,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当然宁波是财产险不是寿险,我们发现利用商业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这个效果非常好,在宁波市完全没有医闹,医闹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宁波解决了医闹问题,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对保险的处理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这个效果是非常好。

  第四,促进经济体质增效,这还是保险资金运用。我们目前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可运用的资金总额以后超过十万亿,中国保险机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最近也看到保险业的一些大手笔的收购活动,比如说保万之争,那么其中一方就是保险机构。同时,保险资金还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这样一些方式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

  第三方面,中国寿险业发展的需求和供给方面一些分析。

  到2015年中国寿险业的保险密度,人均寿险保费大约117美元及比世界平均水平367美元低了很多,寿险的深度占GDP的比重2.4%,比2014年有了比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仍然低于世界3.4%的水平。还有保险业的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大概只有5%到6恩%,比发达国家平均20%水平低了很多。

  我想说寿险业的需求方面,但是怎么样把潜在需求化为有效需求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2015年中国香港的新增保费四分之一是来自内地,说明香港市场的保险产品比内地的保费低,保障范围广,预期收益高能够吸引很多内地投保人,说明中国寿险市场供给方面存在弊端。

  中国寿险市场供给端解决最大问题,怎么样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时间关系不展开了,这里面还是存在问题,我们5千字的报告都有。

  最后一点,我想提一下,推动中国寿险业发展的一些相关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从需求侧看,主要是政府层面应该加强对保险,特别是商业保险的认识。充分发挥寿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认识还是不够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社保的政府的社保体系政策投入过多,对商业保险支持还是不够。

  第二,对公众开展保险教育提升保险意识。供给侧关键树立正确保险发展理念,摒弃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同时优化寿险业的外部发展环境,财税体制等重大改革力度,为中国保险应的发展,包括外资保险机构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