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加号之后有什么?
- 发布时间:2016-03-16 06:34:09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毛晔
上一次见到陈禾光,是在去年9月,他带着“互联网+家谱续修”的创业项目亮相本报“企明星”栏目。“企明星”专家评审、杭州乐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陈毅超,曾为其“依托传统中国文化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创意点赞。
“这个项目停了好几个月了。”再度联系陈禾光,电话那头却传来无奈的声音。关于项目停置原因,不外乎“缺资金”“自身能力不足”这几点。
相比陈先生,胡理人的文创经历更为糟心。一年半时间,他先后推出“互联网+配书”“婚纱油画”“少儿美术培训”三个项目,结果屡战屡败。
事实上,这些都是繁荣文创产业背后的现实缩影。不止于陈禾光和胡理人,很多置身于文创圈的创业者都感叹“生意不好做”。创意不错的文创项目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屡屡“夭折”?相比其他领域,文化创业的突破口又在哪儿?
三个文创项目连续“夭折”
2014年,美院毕业的胡理人带着“互联网+专业配书”项目进军创业圈。
胡理人这样设计它的项目——打造一个专业配书平台,与全国数千家出版社对接,为企业阅览室、家庭书房、院校图书馆、社区阅览室、茶吧休闲区、社会公益捐书等提供正品低价专业配书解决方案。这个看起来有创意、有市场、有“互联网+”的项目,最终却没能熬过半年。
“实际运营中发现两个难点。”胡理人说,一是获客难,除了微信宣传推广,他还依靠线下地推,如此一来,项目变“重”,非常吃钱;二是配书属一对一定制服务,人力成本较高,一旦资金跟不上,便难以为继。
去年夏天,有绘画特长的胡理人转而推出“婚纱油画”项目。“也接到不少结婚新人的订单,但问题是,画一张画最快需要一周时间,一个月最多接五六单生意。”由于无法破解量产难题,该项目最终被放弃。
后来,胡理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全国连锁的少儿美术培训”。试过之后发现,不仅教师培训、标准定制等环节操作不易,并且对资金的要求非常高。最终,熬不住的胡理人在年底结束了自己的第三个文创项目。
难在无法标准化和复制化
三个文创项目的失利,让胡理人作了一些反思:比如“婚纱油画”“美术培训”,都曾想过以标准化、复制化的方式解决增量难题,但发现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无增量,就意味着项目盈利困难,最终因为缺钱而告终。
“文创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的依赖性非常强。一是人员流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性,比如一个设计师走了,可能会带走一大批客户,二是人员的优劣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基于对人依赖性强的特征,文创企业非常难以做到标准化和复制化。”本月创业导师、杭州二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明说,没有标准化,就难以实现规模化,而无法复制则就意味着无法享受较低的边际成本。
加号之后的产业才是核心竞争力
“文创行业是很难赚快钱的。”2010年,身为广告设计公司老板的童心,在西湖边开出一家旅游纪念品店,出售原创设计的工艺品以及旅游伴手礼。6年过去,发展了3家门店。
“生意不好做。”童心坦言,这6年,因为利润薄,加上实体店铺的租金、人工等成本较高,压力很大。现在,她主要依靠广告设计公司赚的钱来贴补三家旅游纪念品店的运营。“之所以坚持,是因为看中杭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前景,愿意花时间培育和等待。”
除了要学会与时间博弈,文创企业还要尝试学着做加法。“很多文创人都忽视了一件事,就是文创项目是很难独立存在的。”在李明看来,未来,文创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各个产业的基础设施。现在有“互联网+”,将来还会出现“文创+”,加号之后的产业才是核心竞争力。比如,现在很多人做特色民宿、餐厅,甚至做工业设计也叫文创,其实这些未来都会整合到酒店业、餐饮业、制造业等等产业中去,成为它们的一环,酒店、餐厅、工厂给人们提供的服务才是最有价值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