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朝胜观察: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企业

  • 发布时间:2016-03-16 03:31:2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两会之上,热议工匠精神。有的代表委员还特地强调“大国工匠精神”。当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之首时,工匠精神的提出,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但是,工匠来自哪里?精神如何培养?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更进一步地呼唤孕育工匠的土壤,和培养精神的环境。那就是——企业。

  企业基石何在,大国企业精神何在?

  上世纪50年代的工人代表老孟泰,60年代的工人代表王铁人,70年代工人代表张秉贵……请注意,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和国引以为傲的产业。5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大大小小的炼钢厂,依靠着老孟泰这样的一支产业大军,支撑起了共和国的工业脊梁;60年代的大庆油田,造就了一批“把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的王铁人队伍;70年代的首都大商场成为“一把抓”张秉贵们练功和带徒的舞台,把商业销售练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

  遗憾的是,在呼唤工匠精神,特别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时代。我们有些企业的精神却显得有些苍白,特别是说到显示中华民族范儿的大国企业精神时,常常让我们感到乏善可陈。我在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广东珠江三角洲,看到许多巨无霸的制造企业。厂里工人如蚁,真可谓联袂成云挥汗成雨。可是,这些成千上万的工人,都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分派到流水线上,流水线上的一个简单安插动作,可以重复几年。没有师傅,不懂产品,漠视工友,挣钱糊口。那里只有老板和工仔的关系,企业和饭碗的关系,出工和出粮(及工资)的关系,服从与辞退的关系,存活与跳楼的关系……这种企业再大,也没有大国精神;这里的工人再多,也没有工匠荣誉。

  企业精神,首先是主人翁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穷二白的茫茫大地上,生产能力低下,生产设备落后的中国工业,在废墟上首先立起的是主人翁精神。共和国的第一代产业工人,以厂为家,荣辱与共,奉献自我,振兴产业。让新中国几乎是从零开始,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直到今天,那些曾经是我国工业重镇的地方,即便是在下岗工人的群体中,还能让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产业精神与气质。这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基础所在;

  企业精神,是放眼天下、包容世界的精神。以企业发展为民族荣誉,用世界眼光谋划,用国际标准考评;坚持创新发展,依靠创新驱动。中国今天为数不少的工业制成品,已经跨入国际市场,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最能体现企业的眼光与胸襟,最能展现企业的水平与标准。更加重要的是,透过国际竞争的成败,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潜力。这是培养大国工匠的营养;

  企业精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养成:点点滴滴的打磨砥砺,分分秒秒的人机相融,字字句句的耳提面命,丝丝扣扣的不偏不倚……有教程更有师傅,有努力更有提点,有打拼更有呵护,有挫折更有希望。磨砺超越痛苦,修炼超越寂寞,创新超越习惯,追求超越金钱。这是培养大国工匠的环境;

  企业精神,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精神。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无法与时代同步的。一个百年老店,一定是充满着创新的活力。把创新当做企业的灵魂,企业就会付与工匠灵魂。创新的灵魂在企业跃动,工匠的灵魂在创新中升华。一个充满着创新精神的大国企业,才会有大国工匠令人敬仰的创新风范!

  愿中国企业都能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沃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