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期待“工匠精神”回归

  • 发布时间:2016-03-14 06:32:46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汇“工匠精神”让人为之一振、深有感触。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而心无旁骛、凝神专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转型期的吉林而言,既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更是铸就制造高品质、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专业、更精致的必由之径。

  提到“工匠精神”,人们总会想起瑞士手表,德国的机械、电器,日本的保温杯、马桶盖及精密加工……而我们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在品牌竞争中则与这些国家拉开了差距,只2015年,中国人境外消费的总额达1.2万亿元人民币,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举个最令人尴尬的例子:很多年轻夫妇宁可花更高的价钱把海购来的欧美澳奶粉装在产自英美的奶瓶里来喂养孩子,童车、童鞋、沐浴露、尿不湿等也都热衷用国外的牌子。这些洋货质量和信誉的背后就体现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同样的品牌,更多的消费者宁愿选择国外进口的“原装货”而不是国内生产的产品。答案很简单:我国很多企业轻技术研发,对产品的态度更多是追求“短、平、快,造成了“工匠精神”的缺失。结果是连自己的消费者都对自己的产品不信任,我们怎能期待外国人对中国的产品信任呢?

  事实上,“工匠精神”并非舶来。我们都曾学过“庖丁解牛”、“卖油翁”的故事,我国不止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更有建造出长城、故宫这样的世界级建筑的普通工匠,而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老字号”也正体现了“工匠精神”。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很多中产阶级买东西就要看品质,所以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最终是要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变,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就必须强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的企业如果把“工匠精神”注入到生产中,在技术上积极创新,在品质上坚持高标准,自然会赢得用户,赢得市场。不仅制造业,服务业也同样如此。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为顾客提供最精最好最人性的服务,是服务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作者亚力克·福奇认为:“工匠精神永远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打赢吉林振兴发展这场攻坚战中,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还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需要融入、沉淀和固化“工匠精神”,让各行各业能静下心、重视“实打实”“干活”,我们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铸造出闪闪发光的“中国品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