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粮价改革或将改变金融机构信贷投向

  • 发布时间:2016-03-03 07:58:00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粮价改革已箭在弦上。

  “玉米价格改革方案,在两会后会尽快出来。同时,玉米先行之后,小麦和稻米的价格改革,也必须相继跟进,不能拖太长时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表示。

  之所以玉米价格改革会率先推出,是因为,用陈锡文的话说,“现在玉米的库存可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玉米库存如此之高,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截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获“十二连增”,玉米产量不断增长;二是连续多年的提价,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因此造成了国外玉米以及可替代玉米的一些其他粮食品种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国内玉米产量不断增长,而进口玉米和玉米的替代品也在不断增长,从价格上讲,中国自己生产的玉米已没有价格竞争优势,所以不得不都进了仓库。

  怎么办?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必须“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特别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为此,针对玉米市场,中央今年将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把补贴从价格中剥离,让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回归到合理水平。

  陈锡文认为,“如果国内的玉米价格完全按照供求由市场决定,它将理性地回到和国际市场价格相近的水平。如果中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回到和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大规模进口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弱,就会为中国国产玉米提供市场。玉米找到了市场销路,库存的玉米也会逐步消化掉。”

  从今年玉米“去库存”的思路看,通过玉米价格改革,让市场供求决定价格,通过“市场无形之手”消化库存,效果可以预期。不过,随着玉米价格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高企的玉米价格渐趋合理,未来玉米种植面积和农民种植热情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特别是农户散种状况会有显著改变。因为,目前国际粮食市场格局已经表明,只有发展规模种植,通过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化肥使用,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较强竞争力。

  此次玉米价格改革方案的行将推出,表明中央正在调整粮食种植思路。一方面,农业作为弱势产业,仍将获得政策扶持和倾斜,该补贴给农民的还会继续补贴,力度不会削弱,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传统单打独斗的农户散种方式必须有所改变,改变方式就是通过价格杠杆影响农户的行为。由于农户个体很难掌握全球玉米市场信息,而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又逐步与全球玉米市场价格接轨,种植多少、怎么种才赚钱,难度增加,这必然会改变农户观念,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即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形成适度规模种植。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先行之后,小麦和稻米的价格改革,也将相继跟进。这表明,此次粮食价格改革绝非仅仅针对玉米市场,而是覆盖整个主粮市场。通过一盘棋的粮食价格改革,我国粮食的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都会得到优化,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和库存也将更趋合理。更重要的是,价格之手最终会让农户深刻认识到,散种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销路也不及规模种植,正在推进的土地流转阻力将会大大减小。

  粮食价格改革的政策走向,或将引导和改变金融机构下一步信贷投放方向。当前,金融机构除了需要更好支持农户春耕备耕外,更需要领会政策精神,加大对种粮大户、规模种植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种种迹象显示,这一领域不仅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和倾斜的地方,也将是金融机构未来信贷投放的蓝海。在当前涉农金融机构普遍感到难以寻找优质客户的背景下,循着政策指向,锁定优质信贷投放目标,在优化信贷结构中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不仅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可谓一举多得,意义深远。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