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搭积木那样拼房子,市场买账不?
- 发布时间:2016-03-01 06:29:45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川着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版首语
建筑产业化是以建筑为最终成品,做到生产全过程的工业化,是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发展方向。我省在西部率先探索发展建筑产业化。
作为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内容,近日,装配式建筑迎来政策利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为建筑业发展提出了新方向。
在新的机遇期,我省将如何从全局推进建筑产业化?而其核心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困难待解?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我省首个国家级的建筑产业化基地进行走访调查,并连线了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
探索
为实现建筑生产全过程的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省正着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工厂里生产房子组件,然后像搭积木一样到现场拼装。”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举了个例子:建一座桥,传统工艺得一点点浇筑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则是在工厂中按统一标准建好各个模块,施工现场只需要组装。
那么,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究竟如何?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乐山市的西南新型房屋低碳产业园,这里是我省首个国家级建筑产业化基地。
□本报记者 熊筱伟 文/图
优势:
像搭积木那样装建筑工期缩短一半以上
2月26日,西南新型房屋低碳产业园。
在隆隆作响的生产线上,工人熟练地操作机械,为模具画尺寸、安装钢架、灌入混凝土……不一会儿,产品下线了,是一堵墙。
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像这样的墙壁,平均1小时产出约10个。厂房外的空地上,堆放着成品墙壁、梁、柱、楼板。细看去,这些建筑构件的一端几乎都有孔洞,另一端则是支出的钢筋——这都是为了能像拼积木那样“拼装”建筑。
与此同时,离工厂约30分钟车程的乐山市五通桥区,“拼装”一栋5层楼建筑的工作正在进行。下午4点,在现场工人的指挥声中,吊车将一节用产业化方式制造的楼梯从工地上吊起,通过未封闭的房顶直接吊进3层所在位置,20分钟后即安装到位。“如果按传统方式,一节楼梯要做近一周时间。”施工方负责人、四川中新房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铭赋说,这栋楼工期约4个月,而传统方式则需近1年。
和传统的现场浇筑墙体、梁、柱等方式相比,建筑产业化优势明显。在有关专业人士看来,后者具有环保、快捷、耐久等优势:建设100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垃圾可减少40%,同时减少粉尘、噪音等问题;工期可缩短一半以上;房屋生命周期可达100年,而传统设计标准仅为50年。
现状:
订单8成以上来自政府市场了解程度不高
西南新型房屋低碳产业园,现属于中新房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这是省内最大也是最早从事建筑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去年啊?不亏不赢,持平吧。”2月26日,该企业副总裁汪明更愿意用“不温不火”这个词汇,来形容目前的建筑产业化市场。去年,企业装配式建筑产值约5000万元,都是乐山市当地项目。然而和该市当年逾90亿元的建筑业产值相比,显然和预期还有不小差距。
细看数据,5000万元产值中的约85%,是来自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不少开发商乃至消费者,现在对建筑产业化还不太了解。”汪明说。
与此同时,我省建筑产业化已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过去困扰行业的规范和技术问题,现在基本都不存在了。相关标准、图集都由政府牵头制定完成。”汪明表示,该企业从设计、制造到施工的产业链各环节,都有了相应的技术和队伍。而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已有成都、乐山、广安、西昌4个省级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拥有一批有技术实力的相关企业。
市场“不温不火”。“(建筑产业化)都晓得是好东西,但问题是,现在挣不着钱。”在四川住博会某论坛上,一位建筑业企业负责人直率地表示。
问题:
规模不足缺乏配套造价高10%至15%
拥有种种优势,为何建筑产业化却没大面积推广?
汪明认为,成本较高是重要原因。和传统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造价通常高出10%至15%,正好挤掉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价格,是推广建筑工业化的最大难点。”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瀑也有同样的观点。
工厂规模化生产,为何会比工地现场修建更贵?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与目前行业兴起不久,缺乏相应配套企业相关。零件制造、物流等领域并非建筑企业特长,但在产业生态还未形成背景下,相关企业只有“大包大揽”,这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规模不足,亦是一大原因。订单多,才可摊低成本。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成都市能有300万平方米的市场规模,建筑工业化成本即可与传统模式持平。而汪明认为,一个项目的规模若在3万平方米以上,可实现与传统方式成本相差无几。“其实建筑产业化可减少建筑垃圾处理、空气污染治理等社会费用,对企业来说则可减少管理费等。”汪明表示,这些相对隐性的成本节约,消费者是很难看到的。
行业同时亦面临人才的缺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去川内某职业院校,参观其建筑工业化相关科系,发现老师们仍带着学生,在现场学习浇筑混凝土。“在工厂里,这些早就自动化了。”汪明表示,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缺乏最为明显。目前省内尚无高校开设相应专业,难以支撑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路径:
走市场化道路是方向可从三方面突破
2月26日中午,汪明赶着去机场,飞赴贵州遵义。那儿有个“急活路”——在当地产业园建近3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正常情况下1年完工,而业主要求4个月。“这种活儿,只有靠装配式建筑才行。”汪明说,之所以亲自去看现场,因为这是公司的发展方向——走市场化道路。
“市场类项目,正常情况下应占到总项目的70%以上。”他认为,目前业务中政府投资项目较多,但只有市场化项目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市场化突破方向,汪明认为至少有3个:旅游地产、乡村建筑、工业厂房。前两者能发挥建筑产业化对环境影响小、建筑更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相对优势。而后者在建筑产业化领域已实现成本和传统方式持平,同时速度更快。
“现在建筑产业化,就像小孩儿学走路,需要政府扶着走一段时间,待走稳了,就能自己走了。”他希望两年时间内,将产业做到一定规模,实现成本降低从而推进产业的市场化,“在此之前,希望能继续得到政府在项目方面的支持。”
名词解释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