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瀑:发展建筑产业化应做好三件事
- 发布时间:2016-03-01 06:29:45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观点
近两年来,建筑产业化可以用“热”和“冷”两个词来描述。
一方面,“建筑产业化”已成为行业热词:标准化的建筑构件、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清洁的现场环境、建筑全寿命周期,质量可追溯的信息化标签,将颠覆传统的建筑业形象,实现少消耗、少污染、速度快、质量好,这符合绿色发展要求;但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建筑产业化,仍面临着需求不足、供给不足、管理不适应等三个主要问题以及政策障碍、技术障碍、成本障碍、观念障碍等四个主要障碍,造成在市场中“遇冷”。
形成建筑产业化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建设方式的定制化与建筑产业化要求的标准化之间的矛盾,能否破解这一矛盾,是建筑产业化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建设方式,是所有的建设环节都按照“一项目一设计”,建设资源的配置围绕单一项目来展开,建设质量管理以过程控制为主,即所谓“定制化”;建筑产业化则为最大限度发挥工业化优势,要求尽可能多地使用标准部件,同样的部件能够同时向不同的建设项目提供,建设质量管理以建筑成品控制为主,即所谓“标准化”。
从“定制化”到“标准化”转型,笔者认为应汲取经验、创新思维,做好以下三件事:首先,要结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进,循序渐进地增加绿色建筑中标准构配件的使用要求,明确绿色建筑的一些基本尺寸要求,如层高、楼板厚度、卫生间尺寸、阳台尺寸、空调搁板尺寸等,为形成标准部件提供必要条件;其次,鼓励围绕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如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通用标准构配件图集编制平台、基础通用性标准制定平台等,关键技术如钢筋连接技术、构件连接技术、非结构构件连接技术等,为建设质量提供保证;三是管理创新,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调整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式、允许注册结构工程师个人执业开展详图设计、建立新产品及新技术准入的快捷通道、鼓励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快速扩张、鼓励专利技术入股等,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本报记者 熊筱伟 整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